第二章 少年初长成(1/2)
七年前,小周庄来了一个陌生人,骑了头老黄牛,带着条大黑狗,抱着个婴儿。
他用两头野猪获得了村民们的好感,于是便在小周庄安了家,地点就选在了村前的大槐树下。
村民们觉得这人挺厉害的,也不见他下地种田或者做些小买卖,可隔三差五的他家里就会多出来许多野味,用这些野味向村民们换取一些日用品。
每日间,总能看到大槐树下一大一小两个人在那里打拳,风雨无阻,寒暑不缀。村民们不懂拳法,只觉得他打的好看,便问他这是什么拳法,大家可不可以学学。
他笑着说套拳法名叫“山拳”,大家想练的话可以随意。村民们笑着夸他人好,于是闲暇之余,就有人来到大槐树下跟着他们练,刚开始人挺多,可慢慢的人越来越少,直到最后又只剩下了他们一大一小两个人。
村民们觉得练这拳没什么用处,练不出力气,打不了人,充其量对身体有点好处,于是慢慢的兴趣就淡了。还劝他也别练了,没什么用嘛。可他只是笑了笑,没有解释,而是继续的练了下去,久而久之,村民们也就习惯了。
直到七年后这一天,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大槐树下多了把躺椅,那男子躺在躺椅上,而八岁的小孩开始自顾自的在他面前练拳。村民们笑问他自己怎么不练了,他说那小子已经知道该怎么练了,不需要他再教了。
自那以后,小拓拔槐开始了自己的独立生活,没办法,师父开始变懒了,开始对他不管不顾了,而且开始支使自己去伺候他了,伺候他还不算完,还得伺候那条大黑狗和老黄牛。而这三位都不是好伺候的主,当他将自己第一次做的饭菜端到他们跟前的时候,大黑狗和老黄牛抽了下鼻子,掉头走了,师父很给面子,皱着眉头尝了一口,然后就放下了筷子,拿出一本书递给了他,拍拍他的肩膀,施施然的又坐回他的躺椅了。拓拔槐很不解,于是也尝了一口,发现真的很难吃,根本没法和师父做的饭菜相提并论,可他不能掉头走,因为他实在是饿了,只能将就着填饱了自己的肚子。
翻开师父给自己的那本书,定睛一看,《味经》。噢,师父这是要自己学做菜,正打算读下去,却发现师父看了自己一眼,心里顿时明白了师父的意思,师父这是要自己先练拳,晚上再学习《味经》。
他又聋又哑,按理说很难与别人沟通,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与人沟通对他来说轻而易举,别人想对他说什么,他轻易的就能理解,自己想对别人说什么,随便的比划两下,别人就能明白他的意思。而与师父、大黑狗和老黄牛沟通更是简单,往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明白对方的意思,这种感觉妙不可言。
师父告诉他,这是他心通,是他自己修炼出来的神通,他不知道什么是神通,但却觉得挺好用的,因为自己可以和别人自由的沟通了,他很高兴。
当晚,拓拔槐开始研习《味经》,次日做的饭食明显有显著提高,可一人一狗一牛还是没吃,第三日还是如此。这让年幼的拓拔槐心中懊悔,人生第一次出现了紧张的情绪,他生怕自己把这三位生生饿死,毕竟已经三日水米未进了。
于是小拓拔槐更加用功的钻研《味经》,饭菜做的一天比一天好吃,可还是无法满足那三位,他们还是不吃。这种情况一致持续了一个月方才有所好转,这天,三位大爷终于吃了少许,虽然不多,但也说明拓拔槐做的饭菜终于能入他们的口了。
拓拔槐欢欣鼓舞,更加用功了,又过了一个月,拓拔槐做的饭食终于快赶上师父了,三位大爷也终于开始正常进餐了。而当三个月后,这一人、一狗、一牛的饭量开始显著的增加,因为拓拔槐的厨艺已经比当初师父的水平高出了不少,见师父第一次对自己竖起了大拇指,拓拔槐开心的笑了,这是师父第一次表扬自己,不由的备受鼓舞。
往后的日子里,拓拔槐白天练拳,偶尔带着钢镚进趟山弄些野味回来,晚上则是继续研习《味经》。村子里的孩子也会经常来找拓拔槐玩耍,师父对这些事情毫不制止,反而很是鼓励,用师父的话说,孩子嘛,总是要有童年的。
总体来说,拓拔槐的童年还是很快乐的,有一个看起来不怎么靠谱,但是非常靠谱的师父依靠,有一条活波好动的大黑狗和一头忠厚老实的老黄牛陪伴,有一群淳朴可爱的孩童一起玩耍,除了没有父母的存在,其他没什么好遗憾的。
时光如梭,岁月静往,转眼间拓拔槐十四岁了。当初的小小婴儿如今已长成了一个俊朗的少年,身上透着股农家特有的质朴,又因为常年修炼山拳,故而质朴中又显得厚重。
半年前,拓拔槐已经不练拳了,师父说他心中的执念,如今已经成为了他继续前进的桎梏,再练下去也不会有什么进展,不如停下来沉淀。
拓拔槐不理解,他认为自己心中没有什么执念,这样的生活他很满意,怎么会有执念呢。去问师父,而师父只是笑了笑,没有回答他。
半年来,老槐树下又多了一把躺椅,时常能看到一大一小两个男人并排躺在老槐树下,少年手中捧着一本书,看的聚精会神,男子闭着眼,优哉游哉的睡着觉。有时候拓拔槐很疑惑,一个人怎么可以睡这么长时间呢,从他记事起,好像师父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睡觉,难道睡不出毛病吗。可时间久了,拓拔槐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