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节 大决战号角 12(3/4)
罗斯复活,让中国人感到了来自北方的心腹大患,中国人能忍受吗?对于美国人而言,他们巴不得能在中国家门口站稳脚跟,一下子白捡了那么大的地方,他们何乐不为呢?就好像他们当年从俄罗斯人手里白捡了一个阿拉斯加。如此,中美利益矛盾就会被我们在暗中悄悄地激化、引爆,中美矛盾越是白热化,对日本而言自然就越有利!不是吗?”“妙!”博恭亲王忍不住称赞,“把一根骨头扔向两条狗,必然令其狗咬狗!”
木户幸一叹息道:“倘若石原君早点成为帝国的核心决策者,帝国又何有今日之忧患?中国有蒋纬国,帝国有石原君,足以相抗衡,可惜…唉!”
载仁亲王清了清嗓子:“好,我现在总结一下我们的意见。第一,帝国对支那不再进行任何退让,全力准备和支那的战争!第二,帝国将全力借助美国的力量,抗衡支那,以期于帝国破局求生;第三,帝国政府和帝**的首要目的是捍卫帝国的‘皇道大统’,以充分地挑拨支那和美国的矛盾冲突,令帝国既不败于支那也不降于美国,实现主权独立之列强大国,继续屹立立于世界东方;第四,万不得已之际,帝国宁可投靠美国也绝不屈服于支那。诸位,可有需要补充?如果没有,我立刻前去面见天皇陛下,请求陛下对新国策进行‘圣意裁决’。”
人类的历史自然是人类创造的,但是,人类的历史到底是少数人创造的?还是多数人创造的?关于这个哲学性十分浓厚的问题,有人认为:人类的历史是少数人创造的,所谓“少数人”指的就是数量占人类总数很小部分的伟人、各领域精英等,比如一位国家领袖和一个普通人进行对比,前者只要下达一个命令,就足以创造历史,后者竭尽全力也在历史长河里折腾不起多少波澜;还有人认为:人类的历史是多数人甚至人类全体共同创造的,比如一位国家领袖下达了一个足以创造历史的命令,但没有无数普通人执行他的命令,历史也是无法被创造的。综合而言,想要创造历史,需要实力和机会,大人物们有足够的实力,机会自然就会随着实力而一起具备,至于小人物们,虽然实力很小,看似无法创造历史,但只要碰到并且充分地利用机会,同样也能创造历史。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实在是车载斗量、数不胜数,比如一九一四年六月二十八日,一个名叫加费格里·普林西波的塞尔维亚小人物一枪干掉了奥匈帝国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一下子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桶,超过一千万人因为他的那一枪而在持续四年多的战争中丧命,世界格局更是因为他的那一枪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再比如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关东军里的一小群思想激进、头脑狂热的中基层军官带着部下悍然进攻中国东北军的北大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因此而爆发;又比如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华北驻屯军里的一小群思想激进、头脑狂热的中基层军官带着部下悍然进攻卢沟桥和宛平城,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因此而爆发,中日两国因此而展开全面交战。无论是“九一八事变”还是“七七事变”,爆发起因都不是中日高层里众多大人物们的决定,也不在他们的计划中和控制中,就是一群小人物干出来的,但那帮小人物正因为抓住了“机会”,一下子创造了中日两国、整个东亚乃至全世界的历史,让大人物们不得不因为小人物们的行为而身不由己地被卷入由小人物们创造的历史里。
中日再战即中日大决战早已是一个一触即发的大桶,但点燃的却是一群“小人物”。
随着持续一年多的中日暗战最终以蒋纬国“死于”东京而结束,世界格局一下子暗流涌动,紧接着的就是中日断交、德日断交、日本被开除出联盟国…原是联盟国对同盟国的“两强争霸”的世界大战结构一下子变成了“四国三方”。面对着如此全新的、错综复杂的局势,美、德、中、日四国高层一时间都不敢轻举妄动,都需要时间寻找和制定最为有利于自身的破局策略,这就导致国际上暂时性地出现了一种十分诡异的平静。大人物们因为考虑得太多、顾虑太多,因此谨小慎微、如履薄冰,但小人物们没有考虑得那么多,他们也不关心太多的东西,他们做事只基于他们脑中最直接的认知和逻辑。虽然中日再战已经如箭在弦,但两国却迟迟没有动作,因为两国有着各自的深层原因。对于中国而言,立刻就对日本开战,首先会不可避免地为美国火中取栗,其次还会影响到德国继而影响到中国自身,因此,中国高层倾向于“以静制动”,具体做法就是:收下日本人“向中国进行谢罪赔偿”的好处并且趁机勒索日本人一把,一来削弱日本、加强自身,二来不能让蒋纬国“白死”,三来对国内军民能有一个交代(日本人“害死”蒋纬国,中国政府既不向日本索赔也不报复日本,国内军民肯定不答应),从而在表面上“原谅”日本人,接下来,中国继续置身事外,既坐山观虎斗,也心平气和地等待,等待日本被美国打得更加山穷水尽,等待美国在对日战场上死伤更多人,等待中德犹三方联合研制的成功,最终拿着加入战局,既能给日本人致命一击,也能“杀鸡儆猴”,用炸日本人,震慑美国人,迫使美国在亚太让出更多利益给中国。
这是中国迟迟没有正式对日开战的原因。——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