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节 登陆日本 2(1/3)
南京军展开的“北海道登陆”与原先历史上盟军展开的“诺曼底登陆”存在众多异曲同工的相似处,但又存在很多截然不同的地方。首先,这两场登陆作战都规模极大,都足以彪炳史册、震古烁今,南京军投入北海道登陆的陆海空三军总兵力超过140万,而盟军投入诺曼底登陆的陆海军三军总兵力更是高达近290万;其次,南京军横渡的宗谷海峡十分狭窄,最窄处只有43多公里,而盟军横渡的英吉利海峡同样十分狭窄,最窄处更是只有34公里多;等等,不过,这两场登陆作战的不同处也十分明显,主要就是——盟军登陆诺曼底时采取了庞大而巧妙的战略欺骗,继而展开了突袭,而南京军登陆北海道时则是光明正大地进行强攻。突袭在军事上当然要高明于强攻,南京军登陆北海道并不是不想突袭,而是客观条件让此战根本不存在突袭的可能性。盟军登陆诺曼底前集结了大量的兵力和物资在英国境内,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为盟军和德军早就围绕着英国展开了持久性的战事,盟军向英国境内增兵是“说得通”的,但南京军完全不同,南京军登陆北海道前集结了大量的兵力和物资在库页岛境内,这是“非常不正常的事情”,因为库页岛在中国领土里属于荒凉苦寒的边陲地带,此岛在战略上和军事上的最大价值就是被中国军队用于攻打日本本土,使得南京军向库页岛境内增兵是“完全说不通”的,唯一的解释就是南京军准备用库页岛为前沿基地和跳板发动进攻日本本土的战事;另外,库页岛和日本本土距离实在太近,中日交恶后对中国保持高度警惕的日本人不可能不发现南京军在库页岛上如此大的动静,这就导致南京军登陆北海道时只能进行正面强攻;不仅如此,盟军登陆诺曼底是为了重返欧洲大陆、打进德国本土,但是,南京军登陆北海道却不完全是为了登陆日本本土、打进东京,南京军有着更深层的战略用意。
既是强攻,那么,战斗便是双方进行实力上的硬碰硬。
狭窄的宗谷海峡顷刻间成了世界上飞机数量最多、密度最大的地方,飞机数量和飞机密度都几乎不逊于德军登陆英国本土前的英吉利海峡,空战激烈程度更是超越了后者。全长不过101公里、最宽处不过70多公里、最宽处不过40多公里的宗谷海峡的空域被南京军和日军的无数飞机几乎充斥到了饱和的地步,双方航空兵为了争夺制空权而展开了惊天动地的大空战,场景已经达到了笔墨难以形容的地步。中国空军拥有着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陆军航空队)的飞机数量和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陆军航空队和德国空军)的综合实力,稳压日本陆海军航空兵部队,但日军航空兵部队也并非不堪一击,此时的日本仍然拥有年产飞机超过25万架的能力(该数字是在不断下滑的,美国、德国、中国的飞机产量则是不断增长的),尽管在太平洋战场上被美军大量消耗,又部署了大批飞机在朝鲜半岛、琉球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尼群岛等地,不过,面对着本土遭到敌国军队进攻的这场“千年未有的大劫”,日本陆海军还是拿出了超过15万架飞机用于保护本土,其中三分之二被部署到了北海道和本州岛北部,保守估计,日军投入了将近1万架飞机用于这场反击南京军登陆北海道的战事。南京军实力强大,日军则拿出了压箱底的本钱进行迎战,从而产生了这场石破天惊的大空战。
“这是一场足以让玉皇大帝在云端上观看时也要忍不住屏住呼吸的大战。”《中华军报》的报道是这样描述的,“我方飞机多不可数,日军飞机虽然少于我方飞机,但仍然多不可数,我方遮天蔽日的机群从库页岛上由北向南地扑向北海道,日军铺天盖地的机群从北海道岛上由南向北地扑向库页岛,继而在宗谷海峡的天空中爆发了让天空都为之燃烧、让大海都为之沸腾的战斗。机群轰鸣声犹如天空变成了一面震动着的大鼓,人的说话声、海上的波涛浪声、军舰和陆上防空阵地的枪炮声…齐齐淹没在机群轰鸣声中,机群穿云破雾,掀起的滚滚气浪更是让地面上、海面上刮起了阵阵狂风,风云变幻、天地动容,满天都是密密麻麻的飞机和密密麻麻的弹火闪光,双方飞机一群又一群地对撞在一起,就好像两场颜色不同的大雨混在一起,又好像两群军人用冲锋枪互相扫射时在半空中横飞乱舞的子弹,爆发开一股又一股的巨大能量,双方机群在宏观上是展开着空前的大混战,但双方的飞机都是编组或编队参战的,数架飞机编成一个战斗小组,数个战斗小组编成一个战斗队,从而可以互相配合,军人打仗可不是像侠客行侠仗义那样独来独往,而是讲究集体作战、互相配合,这样才能发挥出最大战斗力,飞行员和飞机也是这样的,只是,天空中的飞机实在太多太密,整体混战的大环境让敌我双方的空中战术都近乎失效了,敌中有我、我中有敌,只能展开犬牙交错的全面混战。举目仰望,天空就像一张被千手观音绘画着的蓝色画布,一千只手甚至一万只手正在天空中快速地描绘出错综复杂的、此起彼伏的、隐现不定的无数线条,敌我双方的飞机你追我赶着、风驰电掣着、腾挪躲闪着,从而划开了各种各样的、不计其数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尾迹,直线、曲线、弧线、切线、半圆线、大圆线、全圆线、椭圆线、螺旋线、波浪状、s状线、u状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