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王者之师(求订阅!)(1/2)
东鲁。
作为春秋时期开化最早,文明独先的鲁国前身,近百年来,它几乎是天下最强的诸侯之国。
哪怕西岐后来居上,但相比起底蕴,还是略逊东鲁一筹。
东伯侯姜桓楚立于高达十丈的雄伟城墙上,眺望远方的狼烟,缓缓地道:“焕儿,你觉得此次东伐九夷,大商能击败这数百年来一直纠缠的宿敌吗?”
姜文焕刚刚归家,就被拉来,还有些风尘仆仆,但精神上却很振奋,听到父亲询问,斩钉截铁地道:“我大商必胜!”
姜桓楚默然片刻,又问道:“武成王统兵十万,虽未倾国之力,却已是影响国运的大战,陛下勇武过人,被那东夷祭司预示为灭族者,为何不御驾亲征呢?”
姜文焕也有些奇怪,换成是他,登基未久,传道改制,国力蒸蒸日上,正是示威四方之际,确实应该御驾亲征,一举覆灭东夷。
不过他也是上过一些儒家课程的,回答道:“陛下贵为天子,以江山社稷为重,怎可轻言亲征?”
姜桓楚颔首道:“是啊,陛下坐镇朝歌,一心改制,即便有些许反复,也难以动摇国本,当真是一代明君!”
知子莫若父,反之同理,姜文焕知道姜桓楚这名为赞叹的话语中,含着许多担忧。
他身为世子,几乎注定了是未来的东伯侯,何尝希望看到自己的诸侯国被吞并,顺势将改制之法,细细讲出。
他这个版本是经过一路上深思熟虑得来的,虽然受限于见识,不少方面有些粗糙,但大致的体系已有。
姜文焕坚信,按照这样改制变法,东鲁的实力绝对有质的腾飞,到那时即便陛下想要对东鲁动武,也要三思了。
当然,姜文焕没有犯上作乱之心,且不说姐姐姜氏很得宠爱,传授之恩亦不敢忘,他会对大商敬忠,所要求的,就是东鲁的统治格局不变。
这也是上层阶级保证权势的一贯思路。
姜桓楚欣慰地看着自己成熟了太多的儿子,对于所谓变法却是不置可否,待得姜文焕问得急了,才淡淡地转过头,回望东方:“且看这一战,胜败如何吧!”
……
……
八千步兵,三百乘战车,大商军队分左中右三翼,缓缓向东夷之地逼近。
身披金甲,蚕眉美髯的黄飞虎,端坐在五色神牛之上,看着远方绵延群山下,空空如也的部落,微微皱眉。
东夷举族果然逃跑了。
对于大商来说,朝歌就在那里,逃跑是不存在的概念,但对于东夷而说,他们是以村落部落形式存在的,真的要跑,是能够转移进深山老林。
事实上昔日的九黎残部,就是靠这种手段,躲避了轩辕圣皇的搜查,苟延残喘了下来,后来休养生息,重新走出大山。
三年前大祭司亡,首领羿便有了心理准备,数月前黄飞虎大军一经调动,九夷各部立刻撤离,往山中祖庭而去。
当然,这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毕竟从昔日出山到现在,东夷的人口翻了何止十倍,那时人少时可以生活在祖庭,现在回去必然是住不下的,山间的瘴气更不是寻常体质能够承受,不知道多少妇孺要死于其中。
但同样的,大商十万大军的粮草消耗,不会比东夷负担要轻上多少,两者对峙下去,吃亏的还是大商。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古今同理。
黄飞虎亦学得兵家之道,对于其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之言,深以为然。
大商与东夷相持数百年,正是因为屡屡无法取得关键性的大胜,士气衰竭,才会无功而返。
他绝不会重蹈覆辙。
“王者之师,全军推进!”
就在商朝大军坚定不移地前进之际,山林之中,一双如鹰隼般锐利的眼睛,早已观察许久。
这对眼睛属于“羿”!
东夷的族长!
第一神射手!
黄飞虎万万也想不到,身为一族之长,不仅身先士卒,羿干脆充当起了斥候,只为收集商军的情报。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原本大商和东夷是冤家对头,老熟悉了,但自从顾承登基后,改变日新月异,在羿的眼中,如今的商军已经变得陌生。
强大到陌生!
以前商朝也有大肆用兵,甚至举国之力的时候,可由于军队的不规范化,投入的再多也仅仅是数量庞大,相比起后世令行禁止,整齐划一的精兵,行军松散,阵形扭曲,妥妥的乌合之众。
所以东夷人充分利用善射的优势,施展游斗战术。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大商军队往往率先受箭雨袭击,等到他们反应过来,架马车或奔跑着冲杀过来,要短兵相接时,东夷射手又早一步撤离。
如果在一望无际的平野上,双方正面交锋,那十个东夷也败了,但偏偏这样的敌进我退,敌退我扰,让大商军队整体实力再强,也无法打到实处,不断被消耗蚕食,每次顶多只能毁去一两个村落,就不得不退走,伤亡基本是数倍于东夷。
可羿知道,这次这个战术行不通了。
因为商人的士兵精气神焕然一新,阵形整齐,推进看似缓慢,实则稳健至极,众人一心,根本不是小股部队能够撼动的。
他毫不怀疑,只要东夷军队一现身,就会被对方吃掉,甚至沦为一面倒的屠杀。
“纣王为何没来!”
更令他愤怒的是,商帝仅仅派出了武成王黄飞虎,根本没有御驾亲征的意思。
这个年代御驾亲征其实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