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一章 高考和李浩的升学宴(1/3)
在填写高考志愿的同时,一起进行的是高考预考!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什么是高考预考,在八十年代初期,高考预考正式列入高校招生的政策。预选方法是由各省、市、自治区根据当年计划招生人数的三至五倍,参照应届毕业生和往年录取情况,把预选数逐级下达给各个基层中学。然后由学校根据高中毕业考试成绩,结合平时成绩,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预选,参加全国统一高考。
当时出台高考预选政策的理由主要是考生多,录取少,竞争激烈,统考工作量大,考试、评卷工作难以做细,考场舞弊、抬分的现象不断发生,影响高考成绩的准确性。现行的录取办法给高等学校的选择余地影响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原则的贯彻,加上一次统考决定取舍,没有同中学的全面考核相结合,影响选拔学生的质量。
关于一九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的报告说:高考预选解决了考生多、工作量过大、考场过于分散的问题。并说,“这是一个方向性的改革”。
1981年以后,每年5、6月份,想参加当年高考的考生,必须先报名参加预选考试,如果不幸落选,将不具备参加高考的资格,提前“出局”。
举个例子,某省如果计划招生10000人,那么有资格参加高考的考生按5倍的比例,就有5万考生参加高考,如果有8万高中毕业生,那么就有3万考生没有资格参加高考,如果有10万高中毕业生,就有5万高中毕业生被提前淘汰出局。一直到1989年高中会考制度逐步实施以后,高考预选才消失。
实际上,那时中学预选的标准只有一个:考试分数。预选加剧了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万人过独木桥的残酷在高考预选制度实施时显得更为突出。
高考预考对李良来说当然没有任何难度,就像任何一次月考一样,他的预考分数排在年级第一,比年级第二的阙振鹏分数多了不少!
没有通过预考的同学呢,分成了两部分。有一部分想继续参加明年的高考,这部分人,留在学校里继续学习而另外一部分人,几乎都是没有意愿或者条件参加明年高考的学生,他们在参加完高中会考,领取了高中**以后,就纷纷收拾了自己的行李、书本,离开了校园!
离开的学生带走了青春的回忆,留下来的同学们也没有时间悲春伤秋,大家的心思都很一致,有些是为了今年的高考冲刺,有些是为了明年的高考提前做准备!
特别是中考结束后,禾康二中开始陆陆续续放假,整个校园变得空旷了起来。李良每天早上天蒙蒙亮,他都会去禾康二中的操场上跑两圈。
在以往,早晨的操场上,到处都是精力旺盛的学生们。有的人跑步,有的人踢球,有的人边跑步边背书,还有的人就静静的坐在操场草坪的边缘静静的晨读。
而现在呢,像李良一样还在坚持晨跑的学生已经不多了,大多数学生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捧着一本书,或是语文、或是英语,坐在操场上,大声的朗读。
在高考即将到来的时刻,人人都在用心,人人都在努力,为高考做最后的准备工作。李良记得在后世有一句名言,多考一分,干掉千人!这话确实说的不假,很多时候,在考场上,如果能多考个一两分,真的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在李良的记忆中,他就记得,上辈子他考中专的时候,班里有个同学,就是因为少考了一分,没有考上中专。后来上了高中以后,成绩没有跟上,又没有考上大学。高中毕业以后,父母四处花钱托关系,把他安排到了一家国营企业上班,只可惜是个临时工。后来国企没落,他只能无奈的下岗!年纪一大把了,还在四处打零工,赚取微薄的收入,补贴家用。
而当年和那位同学成绩差不多的其他同学,就因为多考了几分,成功考上了中专。中专毕业以后,又分到了各个政府部门,人生的际遇有了天壤之别。他们这些在单位上工作的人,每天其实事情也不多,一张报纸一杯茶,就能悠哉闲哉的度过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生活的风霜,吹淋不到他们的鬓角!
言归正传,一九八三年的高考时间,和其他年份有点不一样。自从一九七九年全国高考时间定在每年的七月七日到九日,一直持续到二零零二年。其中只有一九八三年例外,这一年的高考时间,是七月十三日至十五日!
高考的前两天,七月十一号的时候,禾康二中开始给学生们发放准考证。高考的考场安排,每个人的都不一样。班上有的同学,分到了一中的考场有的同学留在了二中的考场。李良自己就是分在了二中的考场!
这一天,学校没有要求大家留在教室复习功课,而是让大家将自己的书籍等个人物品从教室里搬到宿舍去,学校开始动员非高二年级的教职工布置考场,贴好座位号等工作!
李良的东西也不少,他没有搬到自己住的教师宿舍,而是用自行车,载回了家!
“儿子,你怎么回来了,后天不是就要高考了吗?”王秀兰见儿子骑着自行车,车后座上载着满满一袋子书籍回来,满头大汗!
她连忙去屋里拿了一条干毛巾,给儿子擦汗!
李良笑着问道:“妈,家里有西瓜吗?渴死我了!”
夏日里,没有比西瓜更清凉解暑的水果了,如果有的话,那一定是冰镇西瓜!
李良家没有冰箱,但不妨碍人们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