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对阵(1/2)
长期战争究竟有多么的可怕,在座之人没有人不清楚、不明白的。
二十年前的赵国够强盛了吧,然一场持续了近两年的长平之战就使得这个曾经的东方大国被生生拖垮,而被迫不得不与秦国进行决战。
相比赵国,秦国虽然好上不少但亦是元气大伤,直修养了十多年方才恢复过来。
就因为这十多年的时间,方才给了魏国崛起的机会。
如若不然的话,只怕魏国这边变法还未完成,秦国就已经兵临大梁城下了,哪还有如今与秦国决战的机会呢?
“先不管赵国!”庞癝迅速做出决定,也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定。
“本相以为,此战我军不说速战速决,但也一定在一年之内结束这场战争,决不能让战争延续到后年的春天。”
庞癝之所以如此说,盖是因为魏国府库中的存粮够用两年的时间。如果后年出现魏国出现难以预料的天灾的话,只怕国内将陷入灾荒之中。
赵国就是前车之鉴,如果没有那场席卷整个赵国的旱灾的话,只怕赵国至少也能多坚持个一年半载,而不是像从前那般急于欲秦国决战了。
“范增,你规划好此战的部署,张良从旁协助!”庞癝没有问范增两人的意见便直接下令道。
“诺!”
范增、张良两人也明白此时不是提意见之时,故而乖乖的接受了庞癝下达的任务。
“严恩、张耳、刘季三人听令!”
“末将在!”
“严恩率领二十万大军驻扎于北面的孟津,刘季率二十万大军驻扎在南面的伊阙,张耳随同本相驻扎于此。没有本相的命令,诸位且不可进攻秦军。可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严恩、张耳两人回道,唯独刘季没有回答。
“刘季?”庞癝看着刘季高喝了一声。
“相邦恕罪!”刘季急忙告罪一声说道:“末将有些疑虑,故而有些走神,请相邦恕罪!”
“说来听听!”
刘季回道:“如果秦军挑衅的话我军该如何应对?”
“本相方才不是已经说过了吗,没有本相的命令,任何人不得私自出击!”庞癝低喝,显然对刘季十分的不耐烦。
见庞癝似乎有些动怒,刘季急忙点头道:“末将明白!末将明白了,一定谨遵相邦的命令!”
见刘季如此,庞癝心中的怒气这才消去了不少。
严恩、张耳、刘季三人中,按理说应该派年纪较长且参战次数较多的严恩、张耳两人驻守在两侧。
严恩为人谨慎,处事老道又经验十足,庞癝令其独领一军于侧方,这之事不必多说的。
但庞癝为何派刘季在侧方而把张耳留在身边呢?这就不得不说刘季、张耳两人的性格了。
张耳虽然见识有余,沙场经验也比刘季丰富,但作战却有些呆板,庞癝怕如果张耳独领一军的话,可能会坏了大事,故而让其在中军之中。
而刘季却和张耳的性格完全相反。刘季并未学过什么兵法、韬略,也没有多少的沙场经验,前世也不是以统兵能力著称于世。
但刘季却有着在座的所有人都没有的优点,那就是够‘无耻’,够‘无赖’,遥想前世的刘季虽然每逢楚霸王项羽必败,然其却总能逃出生天,且总能气得项羽‘哇哇’大叫而拿刘季没有丝毫办法。
当然,刘季的没战必败是对于项羽来说的。对于其余的敌人,说实话还真没有几人是刘季的对手。要不然最后也不说他称王成帝了不是。
王翦此人统兵之能并不弱于项羽,甚至更胜于项羽。但庞癝却丝毫不担心王翦先拿刘季看到而不是自己这边。
这是因为魏国这六十万大军各自居于一处,看起来有分兵之嫌,然左中右三军却又互成掎角之势。一方有难,两方来援,这也是庞癝之所以如此做的目的。
要不然六十万大军聚集在一起,虽说看起来人多势众,但这六十万大军在这狭小的平原地带根本就无法完全施展开来,更遑论发挥出这六十万大军的全部战力了。
三日后,王翦也率领着秦军主力到达洛邑城下,在距离魏军大营二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
大军歇息一日之后,王翦见招猜招的也摆出了与魏军同样的三角阵型,分别在孟津、伊阙、洛水三地与东面的魏军遥遥相望,互为对峙。
如此过去了三、五日,诸将见王翦迟迟没有向魏军动兵,便急向王翦询问道:“将军,为何不对魏国动兵?”
王翦笑道:“不动兵自然有不动兵的用意,诸位且安心等待就是,少不了你们的功劳的。”
诸将见王翦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只能作罢!
不过私下里却有人议论说王翦是因为惧怕庞癝,这才不敢向魏军动兵的。
不了解的人便问:“这是何故?我没有听说大将军与庞癝有过什么接触啊?”
那人便解释道:“我听闻在二十年前的邯郸之战后庞癝出使大秦,见到了当时还是一员不受昭王重视的王翦。只是第一次见面,庞癝便评价大将军是不下于武安君的不世将才,大将军也因此开始被昭王重用,才有了如今的地位的。你想啊,二十多年前庞癝就能看出大将军的能力了,又怎是易与之辈?只怕大将军正是因为庞癝能够轻易看穿自己,这才有些担忧的。”
“况且”那人抿了抿嘴继续说道:“况且庞癝可是曾经灭了齐国的头号功臣,且还大败过大秦,一生之中没有一次败绩,又如何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