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幸好老子是未来来的(1/2)
不像夏乐悠,对唐朝的认知,全都是通过电视剧和小说,是真的还是假的都不清楚,这要是说错话了,绝对会很尴尬的。
“那李某就却之不恭了。”
李白也不推辞,或者说,他等这个机会已经很久了。
古代的读书人,都会有一个梦想,试图通过自己的见解,让整个国朝能够更加强盛。
所以,科举才会如此的兴盛,当官光宗耀祖还是其次,实现自己的政策看法才是最重要的。
特别是对于李白这些心里有大抱负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现在的李白,早就不是刚进官场的李白了,对于唐朝现今的状况,也看的更加的透彻。
说话跟做事,也不会那么想当然的说做就做。
“启禀皇上,李某这次跟小兄弟进宫,主要是想让皇上知道一件事情。”
李白随意的朝李白拱了拱手,连腰都没弯下,态度相当的傲慢,或者说李白是故意如此的。
皇帝,虽然说是整个国朝最大最有权力的人,然而实际上,他也就指挥的动官员而已。
只要不当官了,皇帝的命令根本就没有约束力,你皇帝再厉害,也不能无缘无故的杀死一个平民吧,除非他是闲皇位坐的太久了。
“恩?”
李隆基意外的看了眼李白,对于他的态度也不以为意,有才之人,有些古怪的脾气是很能理解的。
特别是像李白这样有大材的人,若他的脾气也跟普通人一样,那才不对劲。
“说。”
李隆基朝旁边的史官点了点头,那个史官立刻就拿起了纸笔,做好了记录的准备。
“李某这几年游历天下,发现了几个问题,不吐不快。”
李白在原地转了几圈,然后直接坐在了李隆基的对面,继续说到:“一,土地兼并严重,百姓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耕地却越来越少,基本上的土地都被当地的世族豪门把持着。”
李隆基听到这里,脸上有了无奈的神情,这个问题,他也已经发现了。
可以说,这是个所有统治者都会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唐朝,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秦,汉,晋,所有的朝代在王朝末期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土地兼并严重,世族大家越来越富,普通百姓越来越穷,当普通的百姓已经活不下去之后,造反,变成了唯一的出路。
几乎每一个王朝的建立者,都会在开国的时候建立一套自认为完善的土地政策,不过随着王朝的稳定,那些有着资源优势的世族大家便会将这套政策篡改的面目全非,以实现他们自己获取利益的需要。
唐朝,发展到李隆基这时候,已经一百年了,土地的兼并问题已经日益的明显,可是李隆基却没有任何的办法去改变这个情况。
他们皇族,治理天下,需要这些世家大族的帮忙,否则的话,一条政令推出去,根本就出不了长安城。
“这个问题,朕早就知道了,这是所有王朝的通病,朕有什么办法,或者说,你有更好的策略,可以改变这个情况?”
李隆基充满了期待的看着李白,希望他可以说出自己想听的答案。
“李某确实有一个粗浅的办法,皇上参考一下。”
李白坐在原地,抚摸着自己的胡须沉思着,过了将近五分钟才开口说到:“皇上之所以纵容这些世家大族的举动,无非就是因为需要靠他们来治国。因为普通的老百姓别说看懂政令了,就算是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李白说到这里,兴奋的拍着双手说到:“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要推行全民读书就可以了。”
李隆基听到这里,原本有些发光的眼珠子又暗淡了下去,这个办法他早就想过了,但是,却根本就不可能实行。
按照唐朝现在读书人的比例,想让全民都读的起书,几乎是天方夜谭,别说有没有足够的书本,就算有足够的书本,也没有足够的教书先生。
“皇上不必多虑,李某既然说了这个办法,自然就有李某自己的依据。”
李白自信的笑着,朝夏乐悠拱了拱手:“那就劳烦小兄弟了。”
“我了个擦……”
夏乐悠差点气的一脚踹过去,李白这锅甩的也太干脆了吧。
“哼,幸好老子是从未来来的。”
夏乐悠得瑟的冲李白竖了个中指,转头对李隆基说到:“两个问题,书本不够多,以及认字的人太少,总结起来就一个问题,书本不够多,只要书够多了,读书的人自然就多了。”
李隆基和李白全都缓缓的点头,这句话非常对,五姓七望之所以能够把持一半的朝政,无非就是因为他们几家的手里,有整个华夏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藏书。
说是整个华夏的百分之八十,其实也不过就是几千本而已。
整个华夏,几千年来,也不过就寥寥几千本书,可以想象,又有多少人能够读的起书?
要让一个朝代永远兴盛下去,夏乐悠暂时还想不到办法。
但是运用未来的信息,让唐朝少走一点弯路还是做的到的。
唐朝,兴于兵事,也是败于兵事。
节度使制度,是让唐朝毁灭的重要节点。
除了节度使制度之外,土地兼并的问题,也非常的重要。
而土地兼并问题的根本,就是世家豪门的问题。
简单的说,就是想办法削弱世家豪门的地位。
这是华夏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想要做到的事情,然而,他们却都找不到有效的办法去实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