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新华夏的思量(1/2)
若是嘉庆等守成之主,无疑会选择第一条路,但是,此时的皇帝是自称“十全老人”的乾隆。乾隆为了显示自己兼听则明的明主风范,虽然已经有了主意,依然提请诸位臣工商量对策。
对于今后的对策,臣工们分为两派。
一派是先前一直趾高气昂、以主子自称的旗人,以阿桂为首。傅恒病逝后,满族的新旗帜就是阿桂了。这时候旗人再也没有了先前的傲气,主张以静制动,首先发展自己的实力,同时还很玄幻的提议,加强对大清龙脉的保护,以恢复国势,等到实力足够厚,一举拿下大明。不过,这只是他们的表面意思。他们的实质意见,其实就是不要主动进攻南方。应该将满族人迁往东北,从他们建议加强沈阳旧都防守力量可以看出端倪,这其实就是替满族人营造后路呢。
另一派则是汉人刘统勋为首。他们建议,趁着大清军事力量还占有优势,以万钧之势,击垮南方的明朝余孽,再次统一中国。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优势只会向南方倾斜。
不要奇怪汉人大臣为什么还要更加凶残的对付南方的大明,这其实反倒没什么意外的。因为他们在南方的大明看来,就是汉奸,这与明末清初的汉奸没什么两样。虽然做了汉奸,也不想被别人骂,不让别人骂,很难做到,不过有一个最直接最干脆的方法,那就是大家都做汉奸,这样,就没什么理由骂别人了。当初,他们是这么做的。现在,自然也要一条路走到黑。
乾隆明白在座所有大臣的小心思,权衡利弊后,心高气傲的乾隆还是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71年夏,乾隆下令四川总督、湖广总督合兵5万,进攻安徽安庆。南方的大明朝廷,为了确保安庆这个南京上游的屏障,将驻守南京的皇家禁卫军抽调一半,约两万人,乘坐军舰逆流西进,与安庆守军一起,防守安庆。
却不成想,早就悄悄抵达扬州清军主力,快速南下,趁势攻略南京。
经过两年多的蛰伏,清军已然装备了大量新式火器,并经过西洋教官的训练下,满清的火器营面貌焕然一新。不仅体现在武器先进所带来的战斗力增加,西洋教官新式训练带来的关于火器更先进的经验,还有就是人员的大量扩充。原本火器营只有不到8000人,在经过大力扩充,已经成为编制3万人的大型军团。其人员采用满汉混编的模式,满人大约占据其中一半,中上层军官几乎全是满人,就是为了确保满人对于这支部队的绝对控制权。
除此以外,作为战斗尖兵的健锐营也大力扩充到1万人,这是一支冷兵器部队。虽然人数的急剧扩大必然导致单兵战斗力的降低,不过由于武备相应更新,战斗力也是很不错,至少,相对于普通士兵,战斗力是强了不少。
另外,驻防北京的军队也在大量征召满人入伍的情况下,扩编为九万。
这就是乾隆敢于派遣主力清军南下进攻的底气所在。
这一次,乾隆派遣了所有的健锐营1万,与2万火器营,3万普通满汉八旗清军与71年秋悄悄南下,在皇家禁卫军西进后,突然临近南京,意图一举占领南京。
此时的南京,作为大明的首都,也聚集了大明最多的军队。原本有3万5千名皇家禁卫军。这是以在新华夏受训的军官为骨干组建的新式军队,战斗力最为强大。另外,还有驻守南京的警备部队4万人.不过这只部队虽然也是大量装备新式火器的火器部队,只是缺乏训练,战斗力其实一般。不过,这支部队的守备沈永强倒是信心十足,来源自然是新式火器。
清军突发而至,大明朝廷自然让军队驻防城墙,不得懈怠。沈永强作为南京守备,也是责无旁贷的主将。至于皇家禁卫军,主要作为机动力量存在,还有在万一的情况下,为掩护朝廷撤退做准备。
不过,出于同僚之意,皇家禁卫军统领陈辉,还是对沈永强做出警告,要求小心清军夜晚攻城。作为新华夏培训出来的高材生,对于清军还是有些了解的,自然是得益于崖山人后世打来的认识。此时的清军野战能力相当不错,从清缅战争中也能看出来。
在白天,视野开阔,可以充分发挥守军的火器优势,根本不会担心清军能够攻上城墙,所担心的,最可能的是清军趁着夜色攻城。此时,守军的火器就几乎没有用武之地。
沈永辉却认为,身处黑暗,对于清军与大明军队来说,都是一样的劣势,无所谓谁就占据更大优势。更何况,清军远道而来,必然会安排休整,刚开始几天,并没有太过小心。虽然在夜晚也安排了守备力量,但是,其余部队甚至都是卸甲而眠。
却不成想,清军在之前已经休整多时。虽然一天一夜的急行军依然疲惫,不过经过一天的休整状态还是不错的。
当天晚上,清军以健锐营为前锋,直接发起了最高强度的进攻。
以健锐营的强悍,战斗结局其实已经注定。在后世,中队多次拔除日军据点,往往都是趁着夜色。其原因自然就是,黑夜给与火力薄弱方一个极大的突发优势,让其最大程度的拉近与日军的距离。结果往往也是获胜居多。
而此时,清军健锐营的士兵,冷兵器作战能力绝对是当世数一数二的,拿下南京其实是必然的。甚至,不要说南京,就是新华夏的华京,英国的伦敦,如果突然遭遇健锐营的夜间进攻,都很难保住城池。
大明朝廷直到第二天凌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