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3 揚州起义(1/2)
天下即将分崩,各路义军纷纷崛起,各州郡县已无力镇压,在这种形势下,新朝崩溃乃大势所趋,自古乱世出英雄,邓禹心中也有自己的梦想,辅佐一代明君,开疆扩土,打造一代盛世,只奈老母年迈,忠孝不能两全,故此邓禹才迟迟不肯出山,如今邓母已表明心态,让邓禹勿以家为念,又正赶上刘睿麾下军师在新野布粮施粥,此情此景,已深深触动邓禹的心。
而且,除夕之夜,刘睿能慷人之慨,布粮施粥,为南阳郡饥民谋福祉,这样的胸襟气魄,何人能比?远远要比拥兵二十余万的绿林军好得多,再加刘演在南阳经营已久,根深蒂固,支持者不下千余人,这等世家必能崛起,想到此,邓禹双手抱拳,向葛昕微一行礼:“请转告刘睿将军,我邓禹愿委身相投。”
葛昕猛一拍掌,大喜道:“我家主公日夜期盼邓先生能来相助。”
邓禹微一摇头,笑道:“邓某乃一届文人,无甚大才,如刘将军不弃,愿全力相佐。”
停了下,邓禹又道:“待邓某安顿老母之后,必来相会。”
葛昕此时已双手抱拳,深施一礼,笑道:“葛某愿留在新野,等待先生的好消息,与先生一同南下。”
自邓母知道儿子是为自己而拒绝各路豪杰的邀请后,邓母终日寝食难安,终于,邓母在新年之夜,与儿子邓禹详谈了此事,邓母希望儿子能出去闯闯,不要因为自己断送一生,但邓禹却因此离家,不知所踪,邓母心中伤感,不知自己的选择是对是错。
知子莫若母,邓母不后悔自己让儿子出去闯闯,只是邓母犹豫,是不是自己过于强迫儿子,也许邓禹还没有筹划好,此时少仆阿邦已将最后一道菜摆在桌上,可邓禹却出去半个多时辰,至今未归,正在邓母心中隐隐着急之时,屋外响起急促的脚步声,不久,邓禹快步走入。
“孩儿不孝,新年之夜,让母亲挂念。”
邓禹跪在邓母身前,磕一个响头后,缓缓道:“母亲说得对,男儿志在四方,儿子已决定投身刘睿,明日便会起行,心中唯独放不下母亲。”
说到这,邓禹眼泪扑朔朔落下,半响,又磕三个头,这时,邓母已泪眼婆娑,扶起邓禹,叹道:“母亲也舍不得你,可如今天下纷乱,兵戈四起,我们躲在家中,又能躲得几时平安?不如出去奋斗一番,也不枉我儿平生所学之才。”
邓禹毅然磕头,高声道:“母亲临别之言,孩儿铭记于心。”
见儿子决定离开,邓母心中忧喜交加,缓缓起身扶起儿子,轻拍邓禹肩膀,安慰道:“我儿这次离去,勿要以家为念,家中还有少仆阿邦,一样可以照顾母亲。”
此时此刻,母亲还不忘安慰自己,邓禹深深点头:“孩儿这次出去,一定会衣锦还乡,也请母亲多多保重。”
“好孩子。”
邓母指着旁边座位,让邓禹坐下,欣慰点头,笑道:“今夜除夕,我们一家人好好吃顿年夜饭。”
地皇一年春一月,一个美好的季节,冬天悄然离去,春天缓缓到来,北方虽然下了数场大雪,但南方却始终保持着绵绵的细雨,此时人们刚刚从新年的喜悦中走出来,男人们扛着锄头,回地里劳作,等待春天播种,女人们坐在织布机旁,重复着日常的劳作,孩子们顽皮的跑出家门,骑着木马,在院子里玩耍。
河北多年战争,已闹得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数万将士高举军旗,北上抗敌,到最后,却没有多少人能活着回来,而就在这样一个战火频发的年代,揚州也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北方所食的大半粮食都由扬州供应,一批批航船沿运河北上,将粮食输送到东郡,再由东郡输送到河北。
虽然几经周折,但多年的战乱,河北在军粮供应上还算及时,此时在扬州会稽郡,一处不起眼的小屋内,会稽县县尉瓜田仪和门下贼曹秦丰、门下议曹迟昭平纠集数十义士,与商大事,屋内有一张供桌,供桌上立着一块牌位,上书‘赤帝刘邦’四个大字。
不久,一名衙役端着酒坛,将牌位前的酒碗倒满,又一一将屋内众人手中的酒碗倒满,这才放下酒坛离去,这时,瓜田仪走到牌位前,单膝跪地,屋内所有人紧随瓜田仪跪下,很快,屋内变得安静。
“在下会稽郡会稽县县尉瓜田仪,愿与众兄弟揭竿而起,匡扶汉室百年基业,希望高祖皇帝能够保佑我们,旗开得胜,创千古帝业。”
“愿誓死追随瓜将军。”
屋内众人山呼,这时,瓜田仪将碗中酒喝尽,愤愤砸在地上:“噼啪”声响个不停,众人也纷纷将酒碗砸碎,许久的等待,瓜田仪起身,拔出腰间长剑,第一个向屋外走去,在屋子外面,一千余人已等候多时,他们都是会稽县的普通百姓,愿意响应瓜田仪的号召,推翻新朝,重新获得太平生活。
“弟兄们,朝廷无道,坑害黎民。虽然南方暂未被战火熏扰,可不久的将来,战争一定会打到揚州,打到会稽郡,为了我们自己的家园,随我反了!”
“反了!!”
在众人的呐喊声中,瓜田仪剑指当空,怒吼:“向郡衙出发!”
会稽郡拥有守军三千人,主要分布在东河港和北河港,严守水路要道,此时郡衙内仅有守军三百人,由府门亭长景阳统领,因为是新年刚过,郡守及其家眷都躲在府中享乐,便不会有人理睬他们,故此,景阳与一般侍卫们都躲在附近的酒馆喝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