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又决2(1/2)
河北,刑州,青山县
已经变成一片废墟的新编管区——曾头市当中,一场突如其来的叛乱以及随后蓄谋的伏击,刚刚被赶来的援军挫败和扑灭之后。
铳军火副兼二等铳士陈龙象努力挺动着铳刺,从一匹被戳倒挣扎的战马胸腔里抽拔出来,却是已经有些弯曲变形了,他不由呸乐扣唾沫,倒转过来将尖头斜插在脚下用力踩了踩,似乎直愣愣得又可以勉强用下去了。
只可惜这是这是最便宜得熟铁包钢的铳刺,所以不耐激烈的冲撞和使力;而不是更加坚实耐用的全硬钢或是精锻的玄铁铳刺,不管戳刺多少下都几乎辩会变相的材质。
这些编制外的装备,就需要个人掏腰包来向军中的供销处购置,或是额外在地方营造处定制了。当然了,也有人贪便宜和方便而私下向民间的匠坊定制,不过具体的品质和效用就完全不好说了。
这毕竟是涉及到自身性命安危的武器装具,贪省钱的小便宜留下潜在的麻烦才是本末倒置呢。
更何况,他们这次所面对的局面有些不大一样。对手已经不是那些聚集在正面战场,做那殊死相搏的敌寇大军,而是那些藏头遮脸在地方上而专做偷袭与破坏之事的群起鼠辈。
随着西军大举东进的消息传开,河北境内也是像是得到某种鼓励和响应一般的,冒出来大量形形色色的盗寇和乱匪,而且其中相当部分都备有各种骡马,并且具有某种消息上的灵通和肆意穿梭往来的便利性。
因此,至少目前已经有包括一位正当就任的捕盗大使和三名备窛都尉在内的十几名外派地方的官员,还有数倍于此的吏员和干办,在任上过程当中相继遭到了各种不测和意外,或者干脆就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就此失踪了。
原本看起来已经基本平复的新占领区局面和事态,也因为这些骤然涌动起来的暗流陈杂,而将敌我矛盾变得格外激烈与尖锐起来。一些原本已经纳入掌控的城邑当中,变得气氛诡谲和紧张起来,而另外一些已经完场安置的编管地,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逃亡。
还有人以外来填户抢夺他们的土地与生存资源为由,暗中煽动地方的土户百姓排斥和对抗新建立的移民屯庄,以制造出种种不分真假和是非曲直的土客矛盾来。
而一些选拔和叙用的底层官吏,也友人变得动摇、犹疑和首鼠两端起来,自此心安理得的接受地方上的腐蚀和分化手段,乃至打着维系地方局面的旗号,对一些乡土势力进行妥协和宽放,乃至导致淮镇公开推行的政策和措施,给各种打上不同程度的折扣或是就此变调变样,甚至是变成阴奉阳违式的失败典范。
虽然,很快就在淮镇外派的基层监督机制和观察使的巡察体系对照下,被发现端倪和手尾而迅速予以处置,但是造成的相应损失和连带影响,却不是那么容易在弥补回来了。
因此,陈龙象他们这些因为所在部伍残损较大,而正在后方轮休和整训的在编将士,也不得不重披战袍而重新踏上平定和恢复地方的新征程;
当然了,他们更多是以分散开来的团队为核心单位,督促和协调地方新编的守备团和巡护队,进行低强度而高频率的治安战和联防肃清工作;并且还要在私下里配合肃反会的人手,伺机将其中可能存在投机分子,和潜藏的奸细、吃里爬外眼线,给逐一纠举、捉拿出来。
当然了,这些在地方上来来去如风而流蹿肆虐的乱党、贼寇之流,也并不是什么空穴来风的事务,而是在淮镇强制推行的新体制下,某种被挤压到极限之后在外因触发下的严重触底反弹和逆流反动,
相比饱受战火拉锯与摧残的两淮,或又是在先军体制下已经陷入发展死路的平卢道,在纷乱不止之下保存更加完好一些的河北道;毕竟是传统五姓七望之类,老牌氏族门阀的根本所在和发源地,留下的影响和传统依旧以另一种方式和面貌,继续根深蒂固的盘植在地方;
因此,虽然经过李唐数百年的打压、抑制,又有百多年的天下大乱长期乱世的涤荡和摧磨;旧有的中上层门第或是一小绰曾经威名赫赫的顶尖世族门阀,早已经不复旧观和往日风采了,而已经只剩下虚有其表的存在;
其中,仅有屈指可数的极少数家族分支,算是见机转型的快,而成为或长或短掌握一方割据势力,或是出奔海外以外分藩一方,而得以将家门和血脉沿袭下来了。
毕竟,乱世之中的高门大族,可以说是各种势力首当其冲的目标,因为他们掌握大多数的社会资源,基本占据了社会阶级的上层,很容易成为各种乘乱而起的大小势力针对对象。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掌握了大量社会资源和传统知识传承体系的门阀大族,更擅长的是在太平年代下体制内的斗争,而不是和众多走投无路的泥腿子去拼命。因此在天下不可抑止的陷入混乱与动荡之时,反而是那些熟悉地方为依据的中小豪强,更容易在乱世的夹隙中存活下来。
现在,这些侥幸逃过战火和政策性扫荡之后的残余氏族、豪强力量,显然已经成为了淮镇推行的新政策之下,扫荡和治理河北境内的最后妨碍和阻挠所在了。
对于这些冥顽不灵并且蛊惑、裹挟民众的一小撮反动势力,淮镇自然也是充分还之以武器的批判,反正,从目前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下说,把愿意冒头出来的异己分子都连座式的镇压和清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