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败仗(1/2)
第二天早上,陈卫红七点过才醒来。
李子正的母亲已经做好早饭,见陈卫红起来,赶忙打来热水,递过泡着热茶的茶盅。
陈卫红有些不好意思,一边洗漱,一边说着道歉的话。
陈卫东与李子正早就起来了,正在院坝里兴趣盎然地对练散打。看到陈卫红出来,两人停止练习,回到屋里,帮着摆好早餐。
“今天是尖山乡赶集,子正他爸一早就赶集去了。”早餐桌上,李子正的母亲介绍道。
陈卫红心里暗道一声惭愧,昨晚自己确实喝得有些多,今天起来都还有些酒味。尴尬之余,仔细回忆一下当时情景,好像自己除了喝到后来话有些多,说了要帮李子正走出乡村的“豪言壮语”外,还没有更多出格的地方,这才稍微心安了些。
早餐后,陈卫红询问李子正:“尖山乡好像是沙坪市安江县的吗?离我们这里有多远?”
“对,尖山乡不是我们双江市的。不过,离我们这里的路程跟一地乡差不多,走快点的话,半小时就到了。陈老师,那个集市很热闹,我们去看看,好吗?”李子正毕竟还是孩子,流露出贪玩的天性。
陈卫东首先表示赞同:“好啊,我也想去,想看看另外一个市的集镇是怎么样的?”
陈卫红已经当了教师,有了些社会阅历,但毕竟才十七岁多,去过的地方也不多,加上没有什么事情,就爽快地答应了。
李子正向母亲说了一声,三人往尖山乡走去。
新年期间,又是农闲,路上,赶集、串亲的人熙熙攘攘。小孩子穿着崭新的衣服,嬉笑追打着,家长偶尔娇嗔地笑骂两句。
到了街上,人更多,节日气氛也更浓了。三人受到了节日气氛的感染,兴致高了起来。
特别是陈卫东,看到别的小孩玩鞭炮,眼神里充满了羡慕。
陈卫红在身上摸了摸,递给两个小朋友一人一块钱,让他们自己去买点什么。
李子正有些迟疑,陈卫东把两块钱一并接过来,拉着李子正向一个鞭炮摊跑去。
集镇上,除了买卖东西的,就是些乡村的杂耍。根据种类的不同,当地人把这些杂耍称为“灯戏”,包括“牛牛灯”“马儿灯”“沙头和尚戏狮子”“连枪”等。这些村民自然组合而成的草台班子,利用正月新年期间,走家串户向大家拜年,给主人家带去新年的祝福,也丰富了乡村的文化生活,班子也讨些喜钱。
不一会儿,三人就把场镇转了一圈,看了几场各种“灯戏”表演,觉得有些无聊,加上三人身上都没有什么钱,也不准备买什么东西,就开始往回走。
距尖山乡场口约两百米的一片竹林下,一群人正聚集在一起,热闹地吆喝着。李子正拉着陈卫东跑过去看热闹,陈卫红慢慢地跟在后面。
“明明看到珠子在这个碗的下面的,怎么跑到那个碗下面去了?”一个中年人懊悔地感叹。
这群人在玩一种叫做“砸人人宝”的赌博游戏,其赌博规则是这样的:桌上摆着三个倒扣的碗,庄家手里有一个棉花球,众目睽睽之下,庄家将棉花球放到一个碗的下面。之后,参与者将钱押到一个碗上面,如果揭开碗后,碗的下面有棉花球,则算庄家输,按一比一的比例赔钱给押中的人。如果揭开碗后,下面没有棉花球,则算庄家赢,参与者所押的钱就归庄家所有。
这其实是一个小魔术,庄家在揭开碗的瞬间,根据参与者押注的多少进行调包处理。由于庄家经过反复训练,手上动作非常快捷,一般的人根本看到庄家做了手脚,所以,十赌九输。
为了吸引众人参加,设局者进行了精心的布局。首先,庄家有意露出大把钞票,以证明其实力。其次,当没有什么人参与时,庄家的几名同伙,装做不认识的样子,与庄家对赌,这些同伙基本都赢,而且赢的金额还不小。同时,几人还合伙进行煽情,让大家觉得庄家真是个傻瓜。这样,一些围观者便逐渐参与进来。开始,这些初入局者,往往会小赢一些,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赌局来。
闲着无事,陈卫红也停下来观看。
“刚才赢钱的那个人,把钱拿给了当庄的。”站在桌前看稀奇的陈卫东发现了秘密,大声嚷嚷起来。
“真的啊?”随着陈卫东的声音,参与赌博的几名路人抬起头来,发现先前赢钱的那名“幸运者”站在庄家的旁边。
这伙人的本钱并不多,先前为吸引路人参与,庄家把钱赔得差不多了。为了继续表演下去,需要把钱这个道具循环使用,“赢钱者”就把赢来的钱悄悄塞到“庄家”的提包里。参与赌博的众人,注意力都集中在桌上,没有去关注其他的人和事,没有发现这个情况。陈卫东好奇地四处观看,正好看到了这一幕。
“你们是一伙的啊?难怪我输了这么多,原来你们是在合伙骗我们的钱。”一个中年男人指着庄家大声说道。
“我们也输了几十块钱了,原来你们在出老千。兄弟,懂事的话,就把钱还来,不然,今天你们走不了路。”几名路过这里,一同参与赌博的年轻人开始向庄家讨要输掉的钱。
“你个x娃儿乱球说些什么?”眼见场子被搅黄了,恼羞成怒的庄家一耳光向陈卫东扇来。
陈卫东猝不及防,仓促之下往旁边一闪,虽然卸掉了些力道,但脸颊仍被打中。
旁边的李子正见状,将桌子往前一掀,向庄家扑去。<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