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4、荒冢留断发,旧照似新人(1/2)
姚菁菁这时候正在滇南大学的生物研究所,等待着一项特别的化验结果。
爨家村遭窃的事件最终不了了之。派出所派人来老宅和墓地看过,但什么也没有发现。出事前后,村里也未见来过陌生人,加上没有损失什么实际财物,仅仅是丢了一本老相册,警察做了简单的询问和记录后就走了。要不是爨老太太的坟被挖了,弄得人心惶惶,估计连立案都不可能。
姚菁菁到爨家村的时候,警察已经走了。她去太姥姥的墓地看了,坟的确有被挖过的迹象,而且像是用爪子刨开的,这是最奇怪的地方。也正因如此,村里人才害怕,说是老太太自己从坟里爬出来了。
姚菁菁当然不相信这种事。她仔细查看了墓地附近,因为全村人都来看过,这里的脚印已经很乱,她和来过的警察一样,都没能从中辨认出盗墓者的足迹,或许盗墓者就没有留下足迹。
但她也并非一无所获,在坟边新挖起来的泥堆里,她捡到了一根红色的头发,缠绕在地上的一根藤草的根上。什么人会在坟边低头,以至于头发被地上的枯藤缠住呢?
她不动声色地回到村里,把全村的人都过了一遍,没发现有人把头发染成红色的。
事情没有结果,大伙儿只好把老太太的坟重新填上,日子该咋过还是咋过。只有姚妈妈伤心不已,终日唉声叹气,对姚菁菁说:
“你说你太姥姥去哪儿了呢?哪能不见了呢?”
姚菁菁把父母送回城里,陪着住了两天,接着就去了春城。她联系了史大壮,让他帮忙介绍了春城市公安局的人,把那根红色头发拿去鉴定了一下。结果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的人说这根头发是断发,没有毛囊,无法提取dna,而且头发的角质蛋白降解严重,说明这根头发不是现在的,少说好几十年了。物证鉴定中心主要是做刑事相关鉴定,要想知道这根头发的更多信息,建议她最好去滇南大学的生物研究所做进一步的鉴定。
姚菁菁不认识生物研究所的人,就给梅教授打了个电话。教授很爽快,也没问什么事,就给她介绍了滇大的校长,校长又把生物研究所的所长介绍给她,所长又介绍了一位年轻的副教授来具体处理那根头发。
副教授不知道学校为什么要让他停下手中的项目,去帮一个女人鉴定一根头发,又没有说鉴定的方向。他显得不怎么情愿,但又不想惹这个“后台”很硬的女人不高兴,就接了头发去做实验了,只让姚菁菁等两天。
姚菁菁趁这两天的机会,把老太太留下的那些老照片拿到春城的一家艺术微喷工作室去做了修复。
工作室的小伙子很负责,把照片扫描后开始在电脑上用ps一点一点的修,破损严重的地方还要征询姚菁菁的意见。
姚菁菁说:“你按照你的经验来修就是,我也没见过照片原来什么样。”
小伙子说:“别的没什么,就怕人的五官走样,这些照片太老了,你看这张,脸都看不出来了。”
“都是同一个人,你相互参照着点呗。”
姚菁菁觉得最可惜的是太姥姥和一个男人在大树下合影的那张不见了。她很想看看那个男人的样子,当初看到那张照片的时候,总觉得很眼熟,可惜照片太糊了,也不知道是人熟还是对那场景熟。
小伙子修复了一张爨老太太穿军装的照片,说:“你看看这张修的还行吗?”
姚菁菁一直看着,说:“行,不错。”
小伙子赞叹道:“这女人很漂亮啊!”
姚菁菁自豪地说:“那当然!”
小伙子说:“嘿,真是巾帼英豪,一开始没看出来,穿着军装还以为是个男的呢!现在这年头,可找不到这么英气又好看的女人了。”
英气又好看?
姚菁菁不知怎么的就想起了毕生花,然后再看经过修复的太姥姥的照片,就觉得眉眼间和毕生花竟有几分相似。
她又想起那张丢了的照片,眼前便浮现出毕生花和青木在那棵大柳树下合影的样子,树上还停着一只乌鸦,在那里呱呱地叫。
她甩了下头,把这些奇怪的想法从脑子里甩开,再去看照片的时候,虽然还免不了浮现毕生花的样子,却更容易联想起妈妈来了。到底还是妈妈继承了太姥姥的美丽,姚菁菁这样想着。
照片修好以后,全部用哈内姆勒的艺术纸在这种微喷艺术可以保证一百五十年不褪色。姚菁菁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只知道价格不便宜,不过不管照片能保存多久,冲着人家修图的功夫和留存的电子稿,她也觉得值了。
研究所的结果出来了。那位原本不情不愿的副教授突然显得有点兴奋,还没说结果就问姚菁菁这头发哪儿来的。姚菁菁当然不会说出实情,就随口说朋友委托的,她也不知道。
副教授问:“你朋友是不是考古的?是不是还发现了其它的东西?”
姚菁菁一脸莫名其妙,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问,就干脆不说话了。
副教授仿佛心领神会般“哦”了一声,“了解了解,不说不说了。”接着递:
“可以确定这头发不是现代人的。经过我们的检测,它距今应该有三千年或者更久了。虽然其中的角质蛋白已经发生了明显的降解,而且样本太少,无法提取它的dna,但通过snp检测还是可以测出它的遗传学特征。这应该是一根距今三千年前的欧洲人的头发,属于纯种的红发人种,这个人种现在全球人口中占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