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三国之武神智圣》

520言情小说网(520yq.cc)

首页 >> 三国之武神智圣 () >> 第一百零一章 孙权称帝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520yq.cc/122604/

第一百零一章 孙权称帝(1/2)

公元229年,即蜀建兴七年,魏太和三年,吴王孙权黄武八年。

这年四月,武昌城外筑起高台,吴王孙权沐浴已毕,在一众江东文武的注视下,登台告天,文曰:“皇帝臣权敢用玄牡昭告于皇帝皇后:汉享国二十有四世,历年四百三十有四,行气数终,禄祚运尽,普天弛绝,率土分崩。孽臣曹丕遂夺神器,丕子叡继世作慝,淫名乱制。权生於东南,遭值期运,承乾秉戎,志在平世,奉辞行罚,举足为民。群臣将相,州郡百城,执事之人,咸以为天意已去於汉,汉氏已绝祀於天,皇帝位虚,郊祀无主。休徵嘉瑞,前后杂沓,历数在躬,不得不受。权畏天命,不敢不从,谨择元日,登坛燎祭,即皇帝位。惟尔有神飨之,左右有吴,永终天禄。”

是日,大赦,改元黄龙。

至此,刘禅、曹叡、孙权三位皇帝相互对峙,真正意义上的三国对峙局面才最终形成。

登基已毕,吴大帝孙权大宴群臣,席间谈起东吴立国伊始,将功劳俱都归于“渺焉难继”的美周郎,又盛赞其赤壁大破曹军的壮举,一时间上下同心,其乐融融。

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之中,七十四岁的老臣,绥远将军张昭似乎也受到了感染和鼓舞,举起笏板走到孙权跟前,想要歌功颂德。

但此时的孙权似乎酒意正酣,带着几分醉意,抢在张昭说话之前先道:“张公来得正好,您说说,朕当年若是听了您的良谋奇策,早降了那曹贼,现在是不是差不多该在街头要饭,怎么还能有今日呢?”

孙权所指的是当年赤壁前夕,曹操发来书信,言其治水军八十万众,欲与孙权会猎于东吴,共讨刘备。

此书一至,江东文武当即分为主战和主降两派,其中主降派还曾经一度占据上风,而观其领袖,正是当时江东淮泗文人的代表——张昭,张子布。

但众所周知,孙权最终采纳的却是鲁肃和周瑜的主战意见,并在赤壁之上一把大火,烧尽曹操百万雄师,为后来的东吴建国奠定了基础。

此时此刻,距离赤壁之战都将近二十年过去了,孙权却当着张昭的面旧事重提,不禁使这位年逾古稀的老臣大为惭愧,松树皮般的面容一时间扭曲纠结,不敢答话,唯有俯身伏地,直冒冷汗。

孙权大笑,与群臣欢宴如故。

良久,老臣张昭才缓缓起身,仿佛一个失意的老人,独自迈开无力的步伐回到座上。

彼时,他的身旁已是一派杯盘狼藉、阑珊无人。

此情此景,不禁给江东这个繁华鼎盛的政权,蒙上了一层隐晦的阴霾……

不久,诸葛瑾之子诸葛恪受命出使蜀汉,来到汉中,丞相诸葛亮也在百忙之中亲自接见。

大帐之中,二十六岁的诸葛恪第一次见到族中这个名扬天下的二叔,当即施礼道:“在下诸葛恪,奉圣上之命前来恭贺诸葛丞相收取武都阴平二郡,官复原职。”

孔明笑道:“免礼。也请元逊代亮向贵国表示谢意。”

诸葛恪入座,接着道:“丞相乃聪达之人,想必在下此行的目的,想必丞相已经知道了。”

孔明道:“方才既从元逊口中听到“圣上”二字,亮便已知悉元逊来意。”

“正是如此。武昌之地出现黄龙祥瑞,我主见此天命难违,当即顺应众臣之愿正尊号而即帝位。现在圣上提议和贵国主上并尊二帝,共抗曹贼,不知丞相意下如何?”

场面一时间寂静了下来,孔明环顾一圈之后,又沉吟半晌,方道:“兹事体大,请元逊稍事休息,亮明日自有答复。”

诸葛恪似乎也感受到了帐内微妙的紧张气氛,却仍旧微笑着答道:“那是自然,如此重要的大事岂可仓促决定?那么在下就恭候丞相佳音了。”

是夜,诸葛恪走后,孔明留下了相府的主要成员,一起商讨江东提出的盟约。

刚一开场,场面就异常激烈。即便是魏延和杨仪这对不死不休的冤家都少见地达成了一致,驳斥道:“孙权称帝,名体不顺,有碍大汉正统之名,交之无益。应该显明正义,与他们断绝盟好!”

这样的话也得到了大多数尽心汉室的忠臣们的肯定,俗话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既然认定了炎汉是正统,那么其余的一切“皇帝”都不过是“僭越之贼”罢了,人人得而诛之。

但此时一时彼一时,形势比人强,仓曹掾姜维当即谏道:“丞相,虽然孙权称帝于理不容,是目无尊上的僭越行为。但现今国贼是曹魏而非孙吴。曹贼直接篡逆大汉,其罪恶比起孙权岂止千百倍?我们不应坚持小义却忘记更大的正义。因此,在下认为应该遣使向东吴恭贺,让孙权和我们的关系保持如既往般友好,共同对抗曹贼!”

孔明闻言,大为赞赏道:“昔日先帝东征之前,子龙也曾以此言劝谏先帝,今番伯约重申,在亮听来更是感慨。孙权久有僭逆之心,路人皆知,两国虽有此嫌隙,但为求犄角之势,情势上还需保持睦邻友好。假使今日我们与之断交,孙权必定仇我更深,我大汉便又要分兵东戍,甚至是与之作战,那要到何时才能光复中原?吴国多能人贤才,将相和睦,非一朝可定。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放任曹魏做大,并非上上之策。”

说到这里,帐下文武俱都面露思索之色,孔明稍一停顿,接着道:“昔日孝文帝卑辞匈奴,先帝伏与吴盟,都是应权通变、深思远益之策。现在议论的人都认为孙

状态提示: 第一百零一章 孙权称帝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