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闵颖送回苹果(2/3)
让他开着去钓鱼、打猎。”“好。颖儿,爸妈难得来一趟。请他们在家里多住几天,我得上班,你和我父母多陪陪。”
闵颖说:“行。家乡大雪封冻,建筑工地都停工了,要不然爸爸还舍不得出来呢。如果天气晴了。肯定就要走。”
“爸妈什么时候走,你去商场开一台就是了,记得要装满酒。颖儿,我们不是商量了的,这些东西挖出来后,都留在你们那里。在那里建博物馆的么?”
闵颖笑道:“你以为我不想啊,可你让我放在哪里?放在家里,虽然安排了你公司的20多个员工住在家里,还是提心吊胆地,如果放在外面。那就更不放心了。所以只好运过来,以后建好了博物馆,再运回去也行。不过,午阳,我和爸妈商量,还是不要在那里建博物馆了。我们市里已经有了博物馆,这些东西也是大同小异,没什么意思。”
“都有些什么东西?”
闵颖说:“我这里有清单。你自己看,不过,有些东西的名称不一定正确。我对这些了解不是很多,是去了博物馆或是在网上查询才搞清楚的。有的东西似是而非,就没办法区分了。”
午阳打开清单,边看边说:“对。以我们的知识就能够准确区分,那些专家教授就要失业了。哎,你这里列出了鼎、镛、尊、鎛钟等大器。还有戈、钺、矛、铲、斧等兵器,纸箱应该装不下这些东西吧?”
闵颖说:“兵器的木柄都腐朽了。只剩下金属部分,重量轻的。我们都装在纸箱里,特别重的铲和斧,以及那些大器,都已经由你公司的车辆送回来了,应该已经躺在博物馆的库房里了。兵器不是很多,大多锈蚀得厉害,大器就更少了,就100多件,最大的鼎有 多公斤,比司母戊大方鼎小不了多少,上面的铭文字数也不少。”
“这就很难得了,以前我收集到的,最大的不过650公斤呢,而且只有几个字的铭文,只能算是普通的食器。据谭教授说,铭文越多的,就说明是为了某一次专门的祭祀铸造的,研究价值大多了。”
闵颖说:“午阳,出土的一个镛,就是我们常说的大钟吧,有两米多高,钟口直径也超过两米,有近3吨重,上面有1200多个字的铭文,每个字都有10厘米大小,钟内侧有5个大字,都是一次性浇铸成功的,说明两千多年前,老祖宗的铸造技术,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呢。”
午阳心里狂喜,这样的大钟都能够得到,真是幸运呢。“颖儿,你们试着敲了没有?古人说的钟声传十里,可能就是说的这种大钟吧。得到一个镛,随便在哪个博物馆展出,都能够引起轰动呢。”
“午阳,我爸说了,这样的大钟恐怕不能展出,如果让有关部门知道了,肯定要收为国有的。”
“不是没有这种可能。不过,我们所有的文物,只要拿出去展出,就可以肯定地说,那已经不属于我们了,而是属于国家了。”
闵颖说:“这个我也清楚,但只要我们的国体不变,我们就可以一直取得门票收入嘛。如果国家都改变了,我们守不住这些东西,也就没有什么遗憾的了。”
午阳说:“这样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会因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不争气而变卖,使其流失了。”
闵颖说:“午阳,我们留给子孙后代什么东西好呢?留钱吧,货币老贬值,留金银珠宝吧,到时候也得换成吃的。所以,我觉得,还是按老人说的,留土地最好。土地每年都有出产,只要耕作,总饿不死人的。在咱们国家购买土地不行,所有土地都有使用期限,咱们还是要去那些自由经济的国家购买。”
午阳说:“我已经安排在世界各地都买了一些,以后还可以再买。不过,这个也不是最牢靠的。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都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不要变成纨绔子弟。美国人在这方面比咱们强,有钱也不给子孙太多,让他们能够维持基本生活就行了,将大部分资金用于成立基金会,基金会可以是自己人管理,也可以聘请人管理,大部分收益用于扶危济困。家人日子过不下去了,也适当接济一些。你放心吧,我们现在还年轻,不必要过于考虑这些问题,以后退休了。再慢慢考虑也不迟。”
“午阳,我觉得吧,有些文物的数量太过庞大,不可能都拿去展出,就分给姐妹们或者孩子们一些,他们想收藏就收藏。想出手就出手好了。像这次的玉器有6万多件,你建100家博物馆,每家展出200件就足够了,太多会引起视觉疲劳,没有必要。”
午阳笑笑说:“颖儿。你这个想法也不是没道理,我以前也给每个人的房子都做了多宝格,摆放了一些文物,不过就是没有大量分发就是了。以后收集到了文物,数量多的,经考古专家们研究后,就给你们姐妹分一些,其余的收藏在库房里。孩子们长大了以后,再考虑给他们分一些吧。这次出土的文物,按件数算。还是玉器最多吧?”
“对。玉器第一,有6万多件。这次运过来的4500个纸箱,就有500多个里面装的是玉器呢。午阳,那时候的玉,是不是遍地都有呀?”
“肯定不可能遍地都有,只是比现在稍微多一些就是了。我们现在的考古发现。也只有在祭祀时使用玉器,王室成员使用玉器。就说明玉在当时也是一种高档材质嘛。颖儿,这次发掘到的青铜器也不少嘛。”
闵颖说:“确实不少。光是编钟、鎛钟就有16套,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