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1/2)
星期一天还没亮,夏曦就摸黑赶往镇上,乘坐第一班公交车赶往县城,总算是赶在八点前进了教室。
夏阳和夏天两个则吃过早饭后,赶往镇上水电站报名,上午报名,下午考试,时间安排得很紧凑。
考试的试卷一发下来,两人看了后心里便是一喜:这些题目跟他俩昨天做过的题目有百分之八十的重合。两人面上不显,认真的做完试题,又检查了几遍,耐心熬到收卷,这才出了考场。
这还亏得之前夏曦再三嘱咐,不能提前交卷,一定要检查三遍试卷。两人这才耐着性子等到交卷时间。也亏得两人这样做了,这次考试有个人便因为觉得考题简单,便提前交了卷子,后来上面有个领导的孩子与这人分数一样,恰恰两人都是排在录取线最末,站里便以考试不能提前交卷为由,刷掉了这个提前交卷的人,这人悔不当初。
很快,考试结果便出来了,用红纸抄了名字贴在镇政府的公布栏上,夏雨早早地等在一旁,公榜一贴出来,就往上瞧,终于在靠前的位置瞧见了两个弟弟的名字,再三又瞧了两遍,发现没瞧花眼,确定是自家两个弟弟的名字,这才忙回去请了半天假,去站里招生办问了一些事情,这才飞快往村里赶去报喜。
夏雨赶到娘家报喜,两个弟弟和爹妈都出去挣工分了,两个小的则,还没回家,家里竟然一个人也没有。
夏雨来不及进屋歇一下,喝口水,又急急忙忙的往田地里走,好不容易找到家里人,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他们。
田间地头也不止夏家一家人,还有许多其他村民和知青们,大伙听到夏家两个儿子都考上了,进了水电站工作,且不管心里怎么想,面上都笑着恭喜夏家人,说两兄弟有出息,以后就是吃国家粮的了。
因为这次招人面向的对象是本公社的人,插队的知青是没有资格的,一些在地里干活的知青不免心中不是滋味。尤其是李红军,他自诩是大城市来的知识分子,也是高中毕业生,没想到这会儿却还比不上两个农村的泥腿子,他在地里干活,泥腿子反倒吃上国家粮了,这是何等的不公啊?
一旁除草的唐蜜,看着脸部狰狞的李红军,心中不由得嗤笑:还真以为自己是大才子呢?还瞧不起人夏家的两兄弟,别人不知道,她可是知道的,这夏家两兄弟以后可是发展不错的。
而且明年水电站三期工程完成后,还会再招一批员工,同时,县城好几个工厂也会扩大生产,将会新招一批员工,不局限是本地居民还是知青,只要通过考试便可以录取.她上辈子就是通过考试进了县城一家副食品厂。
她低头看着手上磨出来的茧子,心里暗暗想:再等一年,等明年这个时候,她就可以离开这里了,不用再干繁重的农活。
夏家人且不管地里这些人的想法,他们这会正沉浸在喜悦之中,连干活的心思也没了,和生产队长请了假,拥簇着夏雨回了家,听她细说详情。
夏家人很快从夏雨那里知道了具体的政策:夏阳和夏天通过了考试,月底去报道,正式上工。水电站包吃住,吃大食堂,住集体宿舍,上面还会发工服,春夏两套、秋冬两套,还有两双胶鞋和一双短靴。
新员工月薪为19块钱,再加2.5的津贴,一共是21.5,比起挣工分强多了。等过了三月试用期,成为正式员工,工资还会上涨,到时候看具体分配到什么工种。
如果分配到技术工种和一线重工活,工资和福利都会高很多,相对而言,后勤部和文职类工资要低一些。据夏雨打听来的消息,技术工种新进员工工资最高可达27.5元,而且以后随着技术熟练和年资增长,工资还会上涨。
夏阳两个听得眼睛冒光,27.5的月薪?这在以前,两个人是想都不敢想的。两人心里暗暗下决心,进站后一定要努力学习,好好表现,争取分到技术部门。
不说夏家人如何欢喜,夏曦在县城一中念书,平日里学习任务并不繁重,因为政治风气的影响,学生们上课并不专心,大多老师也很好说话,学生们偶尔请几天假也是常有的事情。极端情况下,有学生一个学期就来学校几次,统共上了不到半个月的课,也照样能通过期末考试,顺利升级。
夏曦见学校学习风气稀松,便暗地里找老师偷偷上小课,花两个月时间将一个学期的课程都上完,便开始陆续的请假,不时去废品站和图书馆晃悠,收集些旧书和不知真假的古董。郧县毕竟是个小县城,夏曦估摸着文物古董估计也没几件,便将主意打到了省城芙蓉市,芙蓉市怎么说也是几千年的人文古城,之前还出土了西汉女尸墓,想必好东西不少。
夏曦找学校开了去省图书馆买书的介绍信,和大哥说了一声,便独自出发了。她清早出发,下午两点公交车才到达市汽车站,她拿着介绍信先去找了家招待所住下来,等收拾好自己,便到了吃晚饭的时候。
她拿着粮票和钱去招待所附近的国营餐馆吃了顿牛肉粉,花了两俩粮票和两毛钱。之后便在路上溜达消食,顺便摸清周围的环境。
第二天,她根据打探来的消息,先去了市图书馆,在图书馆买了好几套63版的初中到高中的课本,又仔细选了几套这个时期印刷优良精美的主席语录和相关书籍图章。将书籍送回住处后,这才满城漫无目的的闲逛起来。
说是闲逛,其实是有目的性的,先是乔装打扮去了几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