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前进(2/3)
奥特洛微笑点头。这两位身为圣剑师,却仍将自己视为人间,而非云端的高阶修者。
西洲的剑师多半都是这种身份认知,因为西洲剑道和中洲剑道不同,不修元命剑,而是在体内开辟一条斗脉修炼,相当于剑道的速成方式,也是一种纯武修的修炼方式;但与中洲武者修炼丹田和全身经脉相比,西洲剑道只修炼一条斗脉,吸纳天地元气淬炼身体,力量储存于身体的肌肉中,也是纯武修之道的简捷版,这让西洲剑道的普及范围很广,没有太多的修行门槛,但也存在着巨大缺陷,无法让体内的后天之气全部转化为先天真气,这就意味着最高只能止步于后天宗师,无法晋入先天——失去了攀上云端的阶梯,他们自然倾向于扎根人间。
人间通过外力让普通人也可以拥有修者的一些能力,对于两位圣剑师来说——尤其其中一位还是统领很多普通士兵的红衫军统帅——心里当然是欣慰的。
萧琰对那只大口径望远镜也表达了赞叹,能制造出这种远距离清晰视野的望远镜并不稀奇,但是它上面还装置有远距离瞬时对焦光影成像仪,能照出一百里外的清晰影像——即使在大唐,这也属于光影摄像方面的尖端技术,而在大西洲钳制理学、迫害学者这样的大环境下,石匠会竟然有这样的技术成果,足以说明这些学者的优秀!
萧琰肃然起敬。
理学也是一道,对于持道不懈,尤其逆境成道者,萧琰谨持敬意。而且两位学者年长于她,萧琰对长者向来持礼尊敬,不仅仅是出于年少者敬长礼貌,而是她心中认为年龄就是一种阅历,尤其有智慧的长者。她的敬意由衷,并不因为这两位不是武道宗师而有差异——强者,强的不是力量,而是智慧和心性。
两位学者——西斯·伽利尔、尼古拉·普林茨正是这架远程照相望远镜的制造者,也都是高居神圣教廷通缉榜前列的多学科学者,伽利尔长于研究却拙于人情世故,见着萧琰就一个箭步上前,从外衣口袋掏出随身记事簿,上面记着他观战时不解的各种问题,也不管有没有忌讳,这位学者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个,噼里啪啦的问了出来,听得周遭宗师均侧目。
虽然这位理学学者提问的方向不同,但涉及的根本,却是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萧琰答还是不答呢?
——肯定会回答。
众位宗师心里想道。
——也一定会避重就轻。
普林茨心里扶了下额,却已经来不及阻止伽利尔,无奈的暗翻白眼,心想等这位年轻的大唐宗师轻飘飘的回答后,就一定要在伽利尔追问前扯走他。
萧琰的眼眸看着两位学者,纯黑而澄净,仿如净透的琉璃,仿佛能看见她的心灵,也是这般纯净,普林茨无奈又不安的心绪忽然一下平静。
萧琰认真想了想,回答道:“两位学者先生,武道和理学是通向真理的两条路,对法则的理解方向不同。我修习的武道重视神魂的意志、心的力量,物象映射心象,心象造物象,一念生,一念死,心即宇宙,故心之所至,便可拥有天地星辰之力量。理学的学问建立在数理和逻辑的推理上,以现在的理论深度,无法推理我的法则。所以,我只能解答您说的现象……您提到克里斯蒂安圣子的日冕术,如果以理学的概念解释,应该是……光粒子的运动?……世界在你们学科的眼中,是物质和非物质的组成……有些物质可见,有些物质不可见——以肉眼来说不可见,只能用神魂去感知,你们称之为精神力和灵魂……在我们的道中,不以物质为概念,而是有无,有不一定有,无也不一定是无……无中生有,有中还无……”
萧琰说得很慢,因为要用到理学的一些概念去解释,而她的理学知识仅限于帝国的理学教材,要让两位理学学者理解有些费劲。但众人看不出她有敷衍,也没有因为涉及她自己的法则而避重就轻,是在认真的、试图以自己理解的理学概念,努力让两位学者明白。
众位西洲宗师看她的眼神渐渐不同。
伽利尔冲回马车上刷刷刷的以方程式计算萧琰的速度和力量,在摞了几尺高的纸张后,得出的数据让他和普林茨同时瞠目——这比他们想象的还不可置信!
晚上宿营休息时,伽利尔将计算出的数据报给萧琰,表达惊叹之后,又遗憾的说道:“你们战斗的速度太快,光影成像的自动对焦和感光反应都跟不上……按照理论来说,只要有光就能成像,但事实上,我们只能做到一定距离内眼睛看见的才能照下来,超过感光的反应就是模糊的影像,甚至连影像都没有。你们武道高手的战斗,我们只能看见延后的效果,而你们出招的动作,气流的、元素的运动,空间的变化,即使最清晰的望远镜也看不见,因为我们的肉眼无法捕捉,而成像仪也抓不住这种速度的运动……因为它已经超越了速度……”
普林茨也加入进来,“尤其时间、空间,您说的那个时光之梭,我们——不只是普通人,应该说宗师以下都完全不能看见……因为时间、空间不是物质,它们应该是一种光域,或者说,是两种宇宙坐标系……”
两位学者的唐语都说得相当流利。这并不奇怪,理学创建于大唐,最高深的理论也在大唐,不懂唐文的学者就读不懂原版著作,也看不懂大唐的理学学刊,所以大部分学者都精通唐文,但会读写跟能说流利的唐语还是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