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游学纽约(四)(1/2)
陈观在中原大学上学时,学的政治经济学实际上就是脱胎于马克思的《资本论》,只不过国内的政治经济学吸取了不少前苏联教科书的成分,不少内容都是从苏联计划经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相比较而言,与马克思《资本论》里的理论已经有很大出入了。
有变化是对的,世上本就没有一成不变的理论,任何一个科学理论体系都是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的。问题是前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是计划经济,进而也影响到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同样走向了计划经济体制。这样的变化,实际上是不完全符合马克思《资本论》的原理,不然的话,前苏联也不为弄成那样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长期坚持下去,只能是少数人以国家的名义掌握全民资源,催生**,民怨沸腾,导致国家分裂、红旗落地。
现在的陈观,已经不是校园里死啃书本的大学生了,也不是一般的初出校门的大学生,而是经过实践初步淬炼、有自己的实业的脚踏实地的干部。这个时候重学马克思的《资本论》,自然是理解的更深、更透、更有实践意味,效果可想而知。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把资本主义经济的秘密揭露得清清楚楚的。但是,《资本论》也有不足,最主要的是马克思的时代是资本主义初始阶段,资本的原始积累充满血腥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不可调和。马克思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在经济学研究中加入了阶级分析的因素,揭露的都是资本主义的本质属性,忽略了或者是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也可以在发展中进行自我修正、自我完善的因素。这一点,对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社会保障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当代社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凯恩斯主义呢,局限性更大了,这是建立在靠需求推动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实用理论,一旦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出现需求不足、供应过剩矛盾时,就束手无策。
深入学习经济学经典之后,再看拉弗曲线理论,就非常好理解了,那纯粹是一种依靠税收政策杠杆调节供应和需求矛盾的理论,专门用于解决滞涨问题。
学着、分析着,陈观的思路慢慢打开了,意识到世上本就没有绝对的市场经济,也不可能实行绝对的计划经济,而是市场经济中有计划,计划经济中有市场。一味强调计划,那就是一潭死水,就象前苏联的计划经济和我国过去的计划经济一样;彻底搞市场经济,完全让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去配置资源、去引导生产,必然会导致经济危机恶性循环。
这个认识,实际上党内已经有了定论,只不过纸上得来总觉浅,没有陈观自己深入思考来得入脑入心。
陈观就想啊,中国现在的情况和美国不同,属于短缺经济,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供应不足,需求旺盛。如果有一天中国经济大发展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上去了,也会出现滞胀问题。只不过中国经济计划成分高,政府干预调控手段多,可以避免发生大规模的经济危机。这一点,是美国比不上的。不过,政府行政干预、调节得慎用,一旦超出适度范围,那就会成为制约市场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这个认识就比较深刻了,最起码国内此时尚未有人这么早认识得如此深刻的。
想通了这个道理,陈观受到了鼓舞,开始浏览查阅美国的相关经济类杂志,全面了解、分析美国的经济政策。
陈观发现一个问题,从罗斯福新政开始,美国几任有作为、受民众欢迎的总统,都实行的是积极的经济政策。相反,那些在经济政策上毫无建树的总统,无论声誉如何,都是要被赶下台的。
比如老布什,一个海湾战争,让全世界认识了美国的巡航导弹的威力,认识了美军新颖的作战方式,认识了美**事实力的强大。但是,老布什在经济政策上乏善可陈,没有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制止财政赤字的扩大。结果,海湾战争给他带来的那么大的国际国内声誉,都保不住他的总统宝座。克林顿竞选班子的一句“笨蛋,关键是经济问题”的竞选口号,就把老布什赶出了白宫。
越是研究的深入、思考的深入,陈观就越佩服美国经济学者,觉得他们在经济衰退时都能拿出治病药方,和国内只会研读党代会、人代会报告的经济学者不同,思想更解放,眼光更敏锐、学风更扎实!那都不是敢说真话、实话的问题了,而是科学研究!
比如拉弗曲线理论,过去美国的边际税率都是着眼于如何提高财政税收制定的,偏偏拉弗教授就看到了税率是个双刃剑,当税率超过一定值的时候,政府的财政收入非但不会增加,相反还会大幅度下降。因为高税率会导致企业没有利润、劳动者收入下降,直接影响到税基缩小。
陈观由此联想到国内的企业所得税最高的竟然达到55,也就是说企业辛辛苦苦经营,赚100元,得拿出55元交所得税!这种税率,企业主如果不想法偷税漏税逃税,那都成傻傻了!
高税率不但会导致企业利润下降、积极性不高,还会产生偷税漏税逃税等违法犯罪行为发生,也更容易滋生**!
这一点就刺激得陈观坐不住,只想马上写篇文章讨论这个问题,以达到建言献策的功效。可惜陈观现在在美国,回不去,只能等回国后再写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