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天下风波(1/2)
最近从京都传来一连串影响天下的大事,第一件事还是和怪力乱神有关。
前段时间很多人在同一个夜晚隐约听到了相似的叹息声,然后忽然有流言传遍天下:谛听叹,天下乱!
此流言一出,风云激荡,皇帝震怒,大元国师赶紧出来解释此乃子虚乌有之事,而后就是要找出散播谣言者,无数人受到株连,人头掉了一大批,最后此事不了了之,谣言的源头始终没有查清楚。
第二件事情影响了绝大部分底层的人,皇帝决定要修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向天下征百万民夫,并且迅速的通传天下开使修建。整个大元似乎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无数青壮被征调去修运河,大元国师在这一系列事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深得皇帝宠幸,这次运河的修建就是由他和右丞相一块主持,一南一北,分工督建。
运河的修建透漏出了皇帝削藩的信号和决心。皇帝在颁布修运河的消息后,又发诏令命西北剩余的两个藩王以及这次在北邙叛乱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将领,现在的北邙代府主石彪赴京述职。皇帝突然变得急迫起来,不愿再慢刀杀人,他要立即着手解决藩王这个顽疾。
天下被这些消息搞得人心惶惶,如果削藩不顺利那就是要打仗了,皇帝修运河就是要贯通南北物资运输难的问题,方便大军的调度,为可能的战争做准备。也是给西北藩王们看帝国削藩的决心。
北邙的叛将为首的叫石彪,其实石彪的军职叛乱前并不是很高,是一位中上级军官,也是一位靠积累军功走上来的底层武将,北邙的精锐一共有军兵十万余人,这十万余人是北邙最精锐的边军,大部分是骑兵,境外蛮人闻风丧胆,北邙王也是三番之中最强的一个藩王。
石彪在这支边军中任统领一职,统领之上有将军,而统帅就是北邙王本人,北邙有四名大将军,当时反叛一名,还有一名事后降了。至于统领则有几十位,但石彪这个统领不太一样,别的统领都是上边有将军辖制着,但石彪没有,他直接归王府调度,因为他统领的是步兵,北邙的骑兵被四名将军统辖着,步兵却驻扎在府城之外拱卫王府。
城内驻有王府的近卫军,这些是精英中的精英,但数量不多。石彪的步兵有两万余人,平时也帮忙协助城防,因此在他出其不意的发动叛乱后轻易便攻入城内将王府围困。
石彪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北邙王生前其实也看出了一些蛛丝马迹,因此才会让他统领并不重要的步兵,步兵在北邙其实更像是辅兵。石彪不可谓不努力,然而却止步于统领,私底下对王爷很是不满,不过隐藏的很好。朝廷平时对三番都有渗透,三个藩王也都知道,但是这次北邙事件被如此快速平息,还是让另外两位藩王感到兔死狐悲,也对身边的朝廷渗透开始举起屠刀清理。
三个藩王可能内心深处也是有一点小小野心的,只是在大元如此强盛的国力面前都深深的收了起来。
石彪通过这次事件一跃成了北邙最有实力的将领,同时被朝廷正式封为将军,与其他两位并列。而那位降将,当时正在外领军,看大势已去,降了,因为将功补过,还留着将军一职,另外的一名将军在叛乱当天被诱杀,只有陆云逃了出来,他们的军队都被石彪他们瓜分了。等朝廷派人来接手的时候,北邙已经形成了实际上的三足鼎立,三个军阀头子。
被派来的官员很头痛,四个武将各自为政,虽然明面上很尊敬自己这位新来的北邙巡抚,然而都是阴奉阳违。自己在这里几个月被搞得焦头烂额,向朝廷陈述此地的烂局,朝廷回复却是:尽忠职守,保持稳定即可!
随后,朝廷传来削藩的风声,这位巡抚大为欢喜,认为自己的苦日子要到头了。不久朝廷下达了谕令:要求另外两个藩王及北邙的三位将军署理好各自境内的政务,然后于明年三月开春赴京面君,商议撤藩!谕令一下,朝廷和三番全都风声鹤唳,局面紧张。三番都知道这是皇帝对自己的摊牌,不去就是心存反意,去了祸福难料啊!这就是鸿门宴!想想北邙王的下场就不寒而栗。朝廷则暗暗调动大军预防着西北发生兵变。
石彪坐在原来陆云的将军府中,长案在前,脸上的刀疤显得狰狞恐怖,这是战场上厮杀的见证。粗糙的双手把玩着皇帝赏赐的一柄玉如意,作为武将其实很少接触此类物件,西北苦寒,物资匮乏,所得奖赏大部分都是真金白银,狐衣貂帽,极少赏赐珠宝玉器。
抚摸着手中温润的玉如意,石彪内心却很烦躁,朝廷的谕令他刚看过,知道朝廷是真的要削藩了,自己也没想过要造反当皇帝,自己虽然有野心,那也只是升官发财,并没有想造反当皇帝,他知道自己的斤两。自己取北邙王而代之的梦想实现不了了,朝廷是不可能让再出现一个北邙王的。那么削藩也不是不可以,自己也不能蹲守在西北一辈子厮杀,也得享受享受内陆的繁华。只是对于皇帝对自己和其他藩王的态度有些迟疑,等待自己的未必就是加官进爵封妻荫子,也有可能是龙潭虎穴,毒酒白绫。这让他不得不做二手准备,想到这里,眼中凶光闪烁。
柳小白和李隆基在蒲团上相对而坐下着一盘棋,老道棋品太差,李隆基已经绝了和他下棋的念头,老道只能靠在柳小白身边当狗头军师,指挥的柳小白焦头烂额,节节败退。
最近李隆基似乎清闲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