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史密斯夫妇 上(1/2)
长夜漫漫无心睡眠,我以为只有我睡不着,原来晶晶姑娘你也睡不着。--至尊宝《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
公元456年,北魏高宗拓跋浚太安二年春正月29日,北魏帝国位于首都平城的皇宫中正在举办一场盛大的皇后册封典礼。只见一个身着华丽服饰的女子在宫廷乐队的伴奏下缓缓走上宫殿正中,随着庄重的宫廷雅乐的停止,这个女子从礼仪官手中接过了皇帝拓跋浚亲笔起草并颁布的“皇后册封诏书”以及“皇后印玺和绶带”,当这位帝国“第一夫人”缓缓转过身来之时,宫殿下数百官员整齐的跪倒在地上向她行叩拜之礼。
随着盛大的“皇后册封典礼”的礼成,我们终于看清了这位新科皇后的面容,只见她长着较为丰满的瓜子脸,丰满的嘴唇、高挺的鼻梁加上窄窄的鼻翼显得她的面庞是那样的精致,柳叶眉下有一双黑白分明清澈的眼睛,乍一看和韩国女神“全智贤”倒有几分相像。这位新科皇后不是别人,正是北燕皇族后裔,北魏原秦雍二州刺史冯朗的女儿冯氏。我们在前面的篇章曾经交代过,冯朗获罪被杀,冯府被抄后,冯氏来到京城,被亲姑姑,也就是当时皇帝拓跋焘的冯左昭仪收养在皇宫中。
公元452年拓跋浚登基之后,冯氏被选为贵人来到皇帝身边服侍。公元455年,拓跋浚年满16岁,陆丽等一干辅政大臣按照鲜卑人风俗还政于拓跋浚,而北魏帝国也在那一年改国号为太安。拓跋浚亲政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要册立皇后,于是所有的“皇后候选人”按照鲜卑人习俗要进行一个神秘的“铸金人仪式”,只有铸成金人的候选人才有资格做帝国的“第一夫人”。
很明显,冯氏顺利通过了这项“铸金人仪式”,并于次年春节刚过,完成了皇后华丽的转身。此时的冯皇后年仅15岁,现如今的她正志得意满的看着匍匐在宫殿下面的群臣,嘴角边透出一丝微笑,显示出了和她年龄不相符的睿智和成熟。
老天爷有时就是这样的不公道,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这句话放在公元456年这个寒风凛冽的春天真是再恰当不过了。正当冯皇后在皇宫正殿风风光光完成她的册封仪式时,在一处偏殿,李贵人却哭得梨花带雨,悲悲切切。
李贵人就是那个在库房被皇帝拓跋浚临幸并生下皇长子拓跋弘的汉人李氏。在拓跋浚册封“皇后”之后,紧接着还要进行“皇太子册封”仪式,而这个“皇太子”就是李氏的亲儿子,年仅一岁半的拓跋弘。儿子被立为太子,做母亲的李氏应该高兴才对,为什么她却如此悲伤呢?
原来,北魏帝国在立国之初,太祖拓跋珪就定下了个“立皇储,杀亲母”的野蛮国策。当时拓跋珪就按照这个自己制定的国策赐死了皇储拓跋嗣的亲娘,并用“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的典故告诫拓跋嗣要防备“母壮子弱”带来的外戚专权。史载拓跋嗣在母亲被赐死之时哀伤的不能自已,但当拓跋嗣后来掌权时,却忠实的传承了老爸拓跋珪定下的这条“国策”,并被一代代北魏帝国掌权人所遵守。
俗话说“三十年媳妇熬成婆”,随着角色的转变,人们往往变成现有体制的“卫道士”,从被施暴者变为施暴者。于是在体制内,人们通常会分为3类:第一类就是体制的创造和修改者,这些人往往藐视世间所有规则,一切都以权衡整个集团的利弊作为制定、打破、修改规则的出发点,这些人凤毛麟角,历史上不是英明圣君,就是大奸大恶之徒;第二类就是体制的追随和维护者,这些人或是部分理解了体制这样运行的“道理”,或是干脆不去理解这个体制是否合理,而是简单崇拜于这个体制的制定者,这些人往往是意见的大多数,是体制的“卫道士”;第三类就是体制的破坏者,这些人从表象上看和第一类人有些像,但他们在破坏体制时,并未权衡整个集团的利弊,而是一切以自己的喜好为出发点,这类人通常会被体制所排异,社会上各色罪犯多属于这种类型。
其实这个世间没有绝对的法律和规则,它们都是可以被打破和塑造的,只要你的能量和能力达到一个拐点就行。在这里我就不展开叙述了。
好了,再回过头来交代我们的李贵人,这个可怜的美丽的汉族女子,被掳掠、被奴役、被临幸、被富贵、被赐死,一切的一切都身不由己,就像波涛汹涌的大海中的一片树叶,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无声的哭泣带不来任何的怜悯,瞬间就被无尽的大海所吞噬。就在冯皇后完成册封仪式的第三天,也就是公元456年2月1日,拓跋弘被立为太子。史载常太后依旧例赐李贵人自杀,并命李氏详细列举在南方的兄弟,都加以托付,到诀别时,每说到一个兄弟,李氏就抚胸痛哭,场面凄惨无比。后来,李氏被追谥为元皇后,安葬在故都盛乐的皇家陵寝金陵。
说到这里,我们再来看看这位赐死李贵人的常太后。常太后既不是皇帝拓跋浚的亲妈,也不是由“铸金人”而成为正牌皇后后升格为的皇太后,她是皇帝的“奶妈”,由于辛勤哺育的功劳而被拓跋浚尊为的“太后”。而这种由“奶妈”升格为“太后”的规则,则是由我们大名鼎鼎的太武帝拓跋焘首创的。当年拓跋焘亲娘“死亡”之后,拓跋嗣选了宫中佣人窦氏做拓跋焘“奶妈”,哺育年幼的拓跋焘,史载窦老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