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1/2)
明国自此开始清理官场。
声势浩大的“清官运动”再次刮起,而这次规模更大,涉及更广,明国除东瀛、高丽、阻卜、吐蕃、大理、女直、敌烈、契丹八个藩国之外,所有疆土之内的各州各府俱被涉及到。
百里无忌以此来洗涤明国这些年来因为开疆扩土而不可避免地收纳进的各种势力。
这场运动从开始到结束,整整花费了近两年时间。
至少有上万官员被罢免,上万官员被流放,不下三万的官员被调派至大理、阻卜两藩国出任官职,而至少有三千官员被处死,罪名不详。
光复十五年年底,“清官运动”收尾之后,百里无忌整顿了明国朝廷中的官员体系,平衡了各个地域、派别势力的权力掌控。
然后,百里无忌以雷霆之势,清扫了明军军队将领,所有指挥使以上军职成为虚衔,包括都指挥使在内的高级将领全部以遥领的方式授军衔滞留在京城。
也就是说,四十万各地驻军、四十万新军中,真正掌控部队的最高指挥官只是指挥使,其辖下军队最多不超过六千人。
而指挥使以上的将领皆待在京城,只是名义上统领军队。
并且,百里无忌制订律法,以驻军、新军各自体系,每三年轮换各部都指挥使之职,以防止形成小山头。
光复十六年开春。明国经过文武两场巨震,开始进入了新的一页。
五月,百里无忌将八万御林军缩减为六万。仍旧分为四军分驻金陵府四面。
由百里义总领六万御林军,而百里康则为着卸甲归田之事与百里无忌争论了整整一晚上,但依旧拗不过百里无忌。
次日,百里康被册封为明国参谋院第一任院令,掌控明国四十万新军。
而百里无忌不顾孙仕旭的反对,将其纳入了朝廷文官体系,接替其父亲孙光宪原来的官职。成为明国丞相之一。
六月,百里无忌下旨迁都开封。金陵府降为陪都。晋升王朴为明国丞相,由此明国三相分别为徐世铭、孙仕旭、王朴,为新旧权力的交接提前打下基础。
而百里无忌并没有去开封,对于百里无忌来说。开封府不再是自己下半辈子的终结之地,百里无忌开始将明国的内政大权完全置于中书省下,并将各地驻军的军权一并置入中书省下。之所以还没将新军的军权完全置入参谋院,是因为百里无忌的视野里,还有一个让他耿耿于怀的地方,那就是吕宋。
只有占据吕宋,建立起补给港口,明国的远洋贸易才能更加安全通畅。
明国的中央朝廷迁去了开封府,而明国三相所组成的权力机构——中书省将从此全权处置明国国内的一切政务。
百里无忌依旧是明国的皇帝。但在他心里,很快他将不再是明国皇帝,百里无忌不想用了半辈子的时间统一了天下之后。依旧“圈”在那个皇城之中。
他还有着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要去做。
譬如,心中那一抹青影,究竟生活在地球的哪一片土地上,竟能令百里无忌这样一个明国皇帝都无法找到。
譬如,率着彭晓的远洋舰队去探寻那个还没有人迹所至的新大陆,据说那片大陆上遍地是金子。
再譬如。去南极看看那憨厚、大方,十分逗人的企鹅。或者去北极猎上几只北极熊。
……。
八月,在结束了这两年来对明国文武的整肃之后,百里无忌下旨,令百里康调度新军三万人,在彭晓的水师协助下,进军吕宋岛。
百里康亲自挂帅,但并没有随军出征,而是在兴王府坐镇,真正带兵出征的是正三品昭勇将军、新军第一军都指挥使丁思觐。
出征大理时丢下了他,已经让丁思觐非常郁闷,而这次,由他单独带兵出征,也算遂了他的心愿。
丁思觐率大军搭乘彭晓水师的舰船从兴王府向东南方向进军,准备按百里康所指示的路线,对吕宋从北、东、西三个方向登陆,然后向南清扫。
据百里康的讲叙,当年占据吕宋的是一群土著,据说是群黑人,他们将建立的居留地称为巴朗盖,每一个巴朗盖由三十至一百户组成,人数不等,其首领称达图或罗阇,巴朗盖社会由贵族、自由民和奴隶三个基本阶级组成。
而各个巴朗盖之间,互不统属,有点原始部落的味道。
丁思觐并不将这些放在心上,有八条明国巨型炮舰的支援,三万新军足以荡平所有敢阻拦面前的敌人。
在丁思觐心里,这三万经历了明辽、明阻卜大战的虎狼之师,岂是那么一群蛮族所能抵挡的?他此刻在舰头迎风眺望,颇有一种拔剑问天、独孤求败的意思。
来之前,百里无忌叮嘱过他,吕宋不过是弹丸之地,占领它的真正意图是建立补给港口和军用港口,以方便日后明国的贸易船队和彭晓的水师向西远航。其它的一应事情,丁思觐可以自行决定,勿须禀报请示。
丁思觐认为,既然是便宜行事,那么就可以理解为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只要最后占领吕宋,就算圆满完成任务。
所以,象丁思觐这种凶神,所计划的方法就是,熨平这块弹丸之地上所有会喘气的生物,对于丁思觐来说,人,这种生物明国多得是,大不了从明国迁移数十万来就是了。
如此既方便管理,又勿须为百姓的忠诚度而担忧,更适合治理。
但丁思觐却没有想到,这次出征,是无法实现他做个“屠夫”的梦想了。
…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