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雁门郡尉(1/3)
张燕和曹性定下用烈酒换取战马之事后,又详细的沟通了一下此事的细节,这件事商议完毕之后,张燕突然灵机一动,接着问道:“曹将军,不知现在雁门郡校尉之职是何人担任,现在雁门境内又有多少兵马?”
曹性在雁门从军,对于这些事自然十分清楚,回道:“回禀主公,雁门郡治阴馆城内有郡兵一营两千兵马,剩余的沃阳、楼烦、武州、剧阳、崞、平城、埒、马邑,疆阴九县各有县兵一曲两百兵马,雁门郡内共有约三千八百兵马,这些都是雁门郡直接管辖的兵马。在平城一线还有边军驻扎,不过这些兵马各有统属,不归雁门郡管辖。现在的雁门校尉是王威王校尉,此人是太原王氏的旁支子弟!”
“太原王氏的子弟?”
张燕听到曹性所说不由得皱起眉头来,虽然他知道世家大族的势力很大,但是也没想到势力竟然大到了这个地步,随便一个边郡的郡兵校尉都是人家的族亲故旧,这样一来这事情可不好办了啊,太原王氏可不是好惹的。
要知道现在的太原王氏可是后世的五姓七族之一,太原王氏从魏晋到唐朝都非常显赫,与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等七族并列为五姓七族高门。
唐朝时期,五姓七族的势力到达了最为巅峰的时期,那会儿不管你是名臣将相,还是王亲贵族,都以娶到五姓女为荣,但是五姓七族却北魏以来的传统,清河崔氏与陇西李氏、范阳卢氏世代为婚姻;赵郡李氏则与博陵崔氏世代为婚姻;范阳卢氏与荥阳郑氏世代婚姻;陇西李氏与范阳卢氏世代婚姻,人家根本不屑与其他姓氏为婚。
盛唐宰相薛元超一生功勋赫赫,深受唐太宗李世民的信赖,临死的时候,还曾经发出一叹:“此生所遗憾者,未能娶五姓女:”要知道,薛元超所在的薛家已属以韦、裴、柳、薛为成员的“关中四姓”之一,还仍如此仰望“五姓七家”,从这点便能看出五姓七族的势力影响及其地位!
现在的太原王氏虽然还没有彻底崛起,还没到后来五姓七族的地步,但是势力已经极为庞大了。从秦朝的时候,王氏便已经成为将门世家,王翦及其子王贲、其孙王离,祖孙三代,俱为秦之名将,王翦为大将军,王贲封典武侯,王离称武陵侯。秦兼并六国、一统天下之时,王翦北征燕国,东平楚地,南下百越,攻无不克,战功显赫。秦始皇lùn_gōng行赏,王翦公与大将蒙恬共执牛耳,王姓与蒙姓同居天下之先。
到了汉朝之后,王离次子王威再度出仕,一直做到了扬州刺史,太原王氏再度崛起,每一代都有出仕之人,到了汉灵帝刘宏这一代,太原王氏更是出现了三位大才,分别是王隗、王懋、王允三人,王隗留在族中看守家业,王氏精英子弟辈出十分兴旺,王懋、和王允两人已经出仕,王懋担任侍中,王允担任侍御史之职,都是当朝重臣!
张燕上学那会儿主要研究的就是汉朝这会的古文学,对于这些世家自然十分了解,张燕原本打算为曹性谋取一下雁门郡校尉的职位,让他做事能够方便一些,但是没想到此事竟然牵扯到了太原王氏,不过雁门郡就在太原郡的北边,乃是太原郡防备鲜卑的屏障,太原王氏在这里放下一个棋子也是正常,一面牵扯到自己图谋并州的方略,一面涉及到太原王氏这个庞然大物,张燕顿时便有些为难了起来。
曹性向着张燕问自己的问题,又看到张燕为难的样子,顿时有些琢磨了过来,试探着问道:“主公可是想为末将谋取雁门校尉之职?”
张燕见曹性猜出了自己的心意,便也没再隐瞒,点了点头,说道:“你现在只是娄烦县的城门校尉,不管是打探并州北方诸郡的消息,还是前往草原交易战马,都有一些不便,若是能让你坐上雁门校尉的位子,你做事也能方便一些,所以我有这方面的打算,但是此事涉及到了太原王氏,便有一些难做了,我在思考如何解决此事!”
曹性听到张燕的话,心中暗道:自己刚刚投效,主公就如此为自己考虑,自己定要誓死报效主公。曹性久居楼烦就挨着太原郡,自然知道太原王氏在并州有多么大的势力,虽然雁门校尉的位置,他也想坐一坐,但是他也知道王威是王氏子弟,现在张燕不过初来并州,都还没有立下根基,这时候便和王氏对上的话,确实很为难。
曹性想到这里,心中暗道,反正自己已经投效主公,这大汉的官位对自己来说也没有什么,不如就保留下这份情谊,主公将来定不会委屈了自己。
曹性躬身一拜,说道:“太原王氏在并州的势力根深蒂固,王威虽然只是王氏的旁氏子弟,但是雁门郡校尉的位置十分重要,王氏定不会轻易放弃,末将知道主公是为末将考虑,但是主公刚刚在并州发展势力,现在便和太原王氏起了冲突的话,对将来的发展不利,末将就算是不能升职,也定将主公吩咐的事情做好!”
张燕听到曹性的话,心中瞬间就下定了主意,从王允后来的事迹来看,王允乃是愚忠汉室的人,王允是这一代的王氏族长,对王氏的影响很大,自己想要图谋并州,迟早也得和王氏对上,曹性既然如此忠义的对待自己,自己岂能辜负了他的心意?这雁门校尉的位置对自己来说也是极为重要,关系到了自己练军之事,不管是为了将来的布局,还是为了回报曹性的忠诚,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