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山雨欲来 第八节(3/3)
给你晃化了。”李玮大笑道:“办法?办法不是早就说过了吗?”
“前朝文、景、武皇帝时期,因为采取了移民垦殖和军屯等策略,推行了代田法、区田法等耕作方法,极大地繁荣和发展了并州。我记得史书记载,当年先辈们开番系渠,引汾河、黄河之水浇灌皮氏(今河津)、汾阴(今万荣)、蒲坂(今永济)等郡县五十万亩土地,每年可得田赋两百万石,当时的河东、上党、太原等郡,都有大批粮食由汾河、黄河、渭河运至京都长安,三郡一带极其富裕。当年并州的人口也非常多,仅太原郡一地就达到了六十多万,而河东郡的人口更是达到了九十六万。”
“祖辈们远比我们聪明,他们通过移民屯垦和军屯等办法,不但成功解决了御边问题,还解决了中原地区人多地少百姓穷苦的问题。无论是本朝已逝的先贤还是当今的大儒,无论是王符先生的《潜夫论》还是赵岐大人的《御边论》,他们都对本朝的流民问题提出了颇有远见的解决之道。我们这些后辈没有什么智慧,也没有什么更高明的办法,只好拿他们的治国之策来解决太行山的流民问题了。”
李玮挥动双手,傲然说道:“先辈们做到的事,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到?只有陛下和朝廷同意,我们一定可以在五到十年时间内再现旧日的三郡繁华。”
“如今,太原和上党有大量荒芜的土地,太行山上有百万流民,将军大人有七万大军,黄巾张燕和杨凤有几十万大军,这一切,正好具备了重开军屯和民屯的所有条件。”
“但我们在推行屯田的时候,必须要制定一系列的措施,以此来保证屯田可以长期有效的执行下去,以保证百姓们不再陷入穷困叛乱之地。”
李玮皱着眉头说道:“要做到这一步,最关键的就是土地所属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土地买卖和兼并立即就会出现,失去土地的百姓将再次成为流民,而我们所作的一切努力都将在转眼之间化作泡影。”
“仲渊,屯田的制度要符合大汉律,否则朝廷不会同意的。”宋文轻轻地敲敲案几,小声提醒道。
“难就难在这个地方。”李玮迟疑了一下,说道,“目前太原郡有二十多万人口,地多人少,军垦地和无主地非常多,我们将这些荒芜土地集中整理后,到底是卖呢还是不卖?”
“如果不卖给私人,后期的土地投入就会缺乏钱财,指望大司农府拨钱是不可能的,只能指望我们自己。要是卖呢?流民买不起。即使他们愿意买,买的的钱分数年从上缴赋税中扣除,但这样一来,他们的负担非常重,如果碰上天灾**,百姓减收或者颗粒无收,缴不起赋税,他们还是要出卖土地或者逃离土地。”
“这个问题后期再论,暂时不要说了。”左彦一边在竹简上做着记录,一边说道,“仲渊,你继续往下说。”
“如果土地所属问题解决了,那土地买卖问题怎么解决?我们是不是允许土地可以自由买卖?”李玮看看众人,问道。
“当然不能买卖了。”唐云说道,“我看,所有无主地都应该归朝廷所有,然后我们把土地租给流民耕种,这样就可以避免土地买卖了。”
“那早期投入和后期投入的钱财从何而来?”李玮说道,“为了安抚流民,租税不是全免就是很轻,我们哪来的钱投入到几十万田地上去?种子,农具,耕牛,等等,这些东西都需要土地拥有者来提供,我们有吗?”
“我们可以通过其他办法来赚取钱财,以贴补土地这一块的需求。”谢明说道,“屯田三年之后,土地这一块我们大概可以不要再投钱了。”
“仲渊,敛之说的有道理。”宋文说道,“我们不要把眼睛都盯在屯田上,屯田的成效很慢,至少需要五年以上的时间而且还要年年丰收,否则我们看不到成效的。”
“文龙,你擅长货殖之学,可有生财之道?”余鹏笑着问道。
“我说的几种办法你们都知道,没有货物,何来买卖?”唐云苦笑道,“你们想想,并州这一块,什么东西卖到钱。”
“我知道了。”李玮突然兴奋地叫道,“我知道怎么赚钱了。”
======================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