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尘唉落定(1/3)
京都的几万大军得了圣旨集合起来杀进皇宫时天空已是白昼,这场战争早在满地血腥的洗礼下结束了。
禁卫营的三千兵马在宫内为祸,那些可怜的宫女和姘妃没得到任何的同情!处理内务的太监对这门道是轻车熟路,自然知道这些皇家丑闻是外传不得的,若是被百姓知道连宫闱都被**那皇家就彻底的颜面无存了。
被羞辱清白的妃子们全被赐了毒酒,为了保全脸面对外号称是惊糊度而死!而那些清白举,度经了人间地狱的宫女下滁是凄厉,在验身后全都绑了活埋陪葬。
皇家的机构处理事情的速度很快,不到一天的功夫,随着妃子们地陵的石门关上的那一刻,她们就伴随着这件皇家的丑闻一起长眠于地下,只要这个王朝存在的一天,这一些丑闻断没可见天日的那一刻。
禁卫营的兵马死伤惨重,待到大军进城后被生擒的活口和奄奄一息的伤号加起来居然不足五百人。其余的人全都死于火拼之中,进城的兵将顿时是骸然,没想到短短的一夜功夫战况居然惨烈到这种程度。
杨家双极旗,江南杨家和师家的战损人数还没上报,但能把禁卫营杀到这地步想必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其惨烈的。更让人惊心的是,这场战斗禁卫营可是占据了地利,而攻城的两大家族不过是两倍之兵却能彻底平叛,战力之强硬简直是骸人听闻。
这一战,师家,杨家的战力可谓让人刮目相看!两家一开始攻城的也不过三千兵马而已,就这相等的兵力还能杀进宫内,即使是半路有江南杨家的驰援,但在正常人的想法里这种兵力上的势均力敌是断没破门的可能,更何况对方还是凶名在外的西北禁卫营。
起王赵元窿身负重伤,被拿下后几乎是不醒人事,九门禁军和那些大官进宫的第一件事可不是向他兴师问罪!而是赶紧着太医给起王爷疗伤,毕竟他再怎么胡来也是皇帝的儿子,再有罪过也轮不到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去责问。
圣驾进京是两天后的事了,上朝的时候气氛压抑得叫人不敢直言。
师家和杨家虽然是立了天大的功劳但也不敢言语,师家镇守城门不放走一个叛逆,杨家带兵彻底平定叛乱,更是生擒了肆意枉为的起王。这些功劳说起来很是显赫,但到底搞的是皇帝的儿子,这会谁也不知到底是福是祸。
不过目的是达到了,师杨两家的一战立威也是让人不敢再小觑这大百开朝百年来最是显赫的武家。金殿之上,起王被剥爵去位,圣旨是念上天有好生之德之类的大义之言饶他一命。不过谁都看出是皇帝不忍杀了他的儿子,所以即使闯下了这弥天大祸起王也不过是禁于天牢,无旨终身不得踏出一步。至于禁卫营的一众武将,有的当然是处死以敬效尤,有的发配地矿为奴估计早晚也是得死在矿上。这也没办法,谁叫他们的老子都不牛b呢!闹出这么大的动静老皇帝也得杀几个人给别人看看,否则的话也交代不过去。
起王的下场让人有些诧异,虽说是父子之情,但朝堂上的老狐狸这位皇上可不是什么心慈手软之人。起王公然带兵打入皇宫已经是大逆不道之罪了,甚至开开口都有造反的嫌疑,可这样老皇帝都肯放过他,恐怕也不只是因为父子情深的关系吧!
说为人父者是顾念亲情不假,但想必圣上也是顾念着起王在西北二年的赫赫战功,多少是有点以功抵过的味道存在。虽然按律法起王犯的是杀头的大罪,可那些敏感的老狐狸哪会看不出还有其他的担忧,一但把起王就地正法的话,那谁又敢保护远在西北的镇守大军不会举事而来。
要知道在这短短的两年里,起王爷在西北的威望可是如日中天,一但西北大营真有武将起事的话,那保不准那边受了起王两年庇护的百姓也会拥戴支持。
说到底,不管考虑的是亲情还是提防西北有变,这时都不能杀了起王正法。
事后,师杨两家分别得了一些不疼不痒的赏赐,虽说赏的都是珍贵之物,但在这两个百年大家看来都是可有可无的摆设。至于杀进皇宫的功劳都是敷衍带过,顶多就是着户部和礼部好生嘉奖,再大手笔的抚恤一下战死的士兵而已。
出人意料,这事处理得可谓是轻描淡写!杨家和师家倒也不在意,只要立威的效果达到了,那点赏赐又算什么,自己打的可是皇帝的儿子,人家不给小鞋穿已经算万幸了。
老皇帝的态度很是明显,就是这事能小则小,最好小得闲言闲语都出不了京城!能站在金殿上的官员个个都是成精的老狐狸哪会不懂这点圣意。这闹得沸沸扬扬的惊天大案,只是次日朝堂上就仿佛遗忘般没人再提了,一切好像不曾发生过一样。
内宫的天牢,几乎号称是全天下最晦气的地方,除了安静的诡异外!每天能看到的只有四面冰冷的墙和空荡荡的天空,吃的饭撑不死饿不着,没下人伺候,也没任何的消遣,在这样的空虚下除了发疯外不可能有其他的方式度过如此孤独的余生。
空荡荡的院落,没有声音,没有人与知交谈!在被抬起来的那一刻起,赵元窿感觉自己已经快疯了,下半辈子真要在这度过?这种生不如死的地方慢慢的发疯,还不如当时被镇王一枪毙命来的痛快。
自古朝堂黑暗,皇家又必尝不是!躺在黑漆漆的房间,看着四周破旧的老墙,桌上连一盏油灯都没有,整个院落安静得仿佛是片坟墓一样,赵元窿混身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