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朝鲜内乱(1/2)
就当西人大臣们代表的郑澈对东人主力发起前所未有的进攻之后,身为东人们的大臣们就因为郑汝立的反叛事件而受到无辜牵连。
而东人和西人的党争也随之愈演愈烈,此刻也正如东人首领李山海(傅艺伟)所担心的那样。
朝鲜宣祖殿下也想借助西人之手除掉东人的实际实力和势力范围,但是又不能让西人的势力范围和真正实力过于庞大。
那样西人一家独大的话就会重蹈覆辙的上演东人控制朝局的局面,所以此刻的朝鲜宣祖殿下实际上是想重新做回那个可以左右朝局的真正大王。
而不是任何事都必须听从大臣们的左右,才能决定朝局的所有事情。
此刻的大明公主(朱明萱)也就是未来的朝鲜王妃,在看到朝鲜内部的因为东人与西人的党争引发内乱之后。
内心无比不安的公主(朱明萱)也开始和金贵妃一起劝说宣祖殿下,但是此刻的宣祖殿下却认为后宫不应该干涉朝局。
而金贵妃和大明公主则在此时都表示只是对朝鲜的未来表示无比担忧,并想为宣祖殿下分担一些不必要的忧愁罢了并没有干预朝局的意思。
而此刻的大明公主(朱明萱)也看到了朝鲜朝局的残酷性,因为东人和西人的党争愈发强烈起来。
身为弱势的西人也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就是郑汝立的反叛之事向占据绝对优势的东人们发难起来。
而此刻的柳成龙(赵立)大人也早就已经预测到了不测之事,所以才在宣祖殿下还没下达抓捕命令之前。
身为东人的柳成龙(赵立)大人就自己负荆请罪来了,作为东人的柳成龙大人(赵立)真可谓是为国鞠躬尽瘁。
柳成龙大人(赵立)列举了当初文武百官都在互相举荐着郑汝立为官,并且那些官员都曾经与郑汝立有着很深的交情。
在日常的往来里也不仅仅是书信的来往,还有其他形式的包含宴请之类的交情就更不用说了。
而唯独就有那么一位大人却始终不看好郑汝立这个人,而这个人就是值得一提的李敬钟。
整个朝鲜的朝局内也唯独就有这个官职为史曹左郎的李敬钟一个人去对宣祖说这个郑汝立绝对不可以为官。
可是说了之后又被几乎所有大臣认为嫉妒贤能却被罢官革职了,就是这么一个人在十二年前就已经看出了郑汝立的不忠。
可是当时所有的官员都在积极举荐郑汝立,那么如果真有过错的话也就只能说明整个朝鲜的朝廷都存在这样的过错。
所有人都曾经犯了一个特殊的大错,所以此刻的宣祖殿下也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可是此刻宽宏大量的宣祖殿下并没有责怪柳成龙大人(赵立)的意思,还特意赐予柳成龙(赵立)一幅靴子以表彰他为国鞠躬尽瘁的表现。
而此刻作为东人首领的李山海左议政大人(傅艺伟)则十分无奈的在家中写好了辞呈,李山海(傅艺伟)认为也许这样才能保证身家性命的同时还能保住官位才对。
因为狡猾的李山海(傅艺伟)大人正在此刻布下了一条计谋,那就是置于死地而后生的终极计谋。
如果宣祖殿下真要抛弃东人这些老臣的话,就一定会借助西人的手段直接除去所有东人影响力的大臣们。
可是事实恰恰正如李山海(傅艺伟)大人预料的那样,正因为宣祖知道一派独大的缺点和致命性。
所以才不会彻底清除掉东人的所有势力,所以才在此刻只保留了两个东人在朝中任职。
其中一个人就是身为兵曹判书大人的柳成龙(赵立),因为此刻的宣祖殿下并不糊涂知道柳成龙(赵立)一直都是一个忠于朝廷的人。
而另一个就是老谋深算的李山海(傅艺伟)大人,因为宣祖知道这个人的存在必然会牵制住不少西人的力量。
从而使得一派独大的现象在朝鲜的朝廷中彻底的去除,而两派的纷争也进入到最后的水深火热之中。
而此刻的宣祖殿下在亲自放了柳成龙大人(赵立)之后,李山海(傅艺伟)的辞呈也被及时的退回。
而至此之后的西人和东人两个派系之争才真正进入尾声,首先作为在所有儒生心中很有地位和影响力的东人崔永庆。
这个东人与其他的东人不同点在与处处反对着宣祖殿下的决议,给东人和儒生们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力。
所以那些西人大臣们就聚集在一起想用计谋,来迫使崔永庆这个东人剔除掉好让那些儒生的舆论变得彻底的寂静。
并在朝鲜朝廷之外给予东人最后的打击,于是就在设计陷害崔永庆之后将崔永庆抓入牢狱之中。
并最终在反复的酷刑之下使得崔永庆在牢狱中死去,就在1589年的郑汝立叛变事件所展开的狱事。
前后延续了长达三年之久,期间包含崔永庆、白惟咸等东人领导者受到了前后牵连。
而不论被判处极刑或流放之人竟多达千人之多,从此朝鲜朝廷内也最终分出了胜负。
从此刻起东人才开始真正的没落了,而此刻的西人则开始了掌管很多要职并由此开始主导了朝局。
也从此以后东人渐渐远出朝鲜的朝廷,但是此刻却只有柳成龙大人(赵立)和李山海大人(傅艺伟)依然在朝鲜朝廷上任职。
于是此刻身为兵曹判书大人的柳成龙(赵立)大人又在,提醒着宣祖有关倭寇的事宜。
于是就拿出倭寇的鸟铳来做了一个实验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