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还不如去抢(2/2)
理学上来说就是所谓的消费心理。而消费心理,大致有四种它们分别是:从众,求异,攀比,求实。从众心理,通俗的说就是“随大流”。比如说:这菜品的试吃,但凡见到一方聚集了一定多的人后,后续便会不断再有人加入。不管是恰巧路过的,还是听到消息后特地过来的。也就是说:在一定范围内,人们的从众性随着群体规模增大而增大。
接着是求异,也就是追求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自己制定的陵越楼的菜品,便是来自于这一心理特征。
既然,汴京城内的72家正店,都是以羊肉为主打,自己既没有把握做出,人人都能认可的上品羊肉菜肴。那自己便反其道而行之。不论是猪肉馅的锅贴,还是糖醋小排、椒盐排条,仰或是酱猪肘、叫花鸡、手撕鸡,卤鸡爪、还有酱鸭膀、烤鸭等等,都在与一个异。而且,这个异一定要有自己的特点,比如说:现时的汴京城中所没有的新烹饪方法。
第三一个,就是攀比心理。它的特点就是,讲究的面子消费。这也就是,之所以自己会制定,500文一只烤鸭的出发点。当然,你精明这世人也不傻。至少,从前些日子,汴京城中的各大酒楼正店逛下来,这些个菜的做法,至少在城中还未曾见过,也算是陵越楼的独一份,勉强也能算个“垄断”吧。
到时,再抛出个“饥饿营销”的策略(这招后世玩得最溜的当属水果手机,堪称个中佼楚),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比如:每天限售100只之类的,应该能充分引起城中吃货的关注和重视,而后激发出各路吃货们的购买。
最后一个,也就是求实心理:吃货们在选择吃食时,往往也会考虑很多因素。也因此,某些菜品自己能定出“天价”,但大部分还得便民实惠又好吃。比如:这锅贴势,必要做的大众化。但,它同时又得味好、料足,最后价格还得亲民、实惠。
就如同当时,自己凑到祖母耳边,指着碗里的锅贴说:今晚的吃食是盘活陵越楼的关键。那天各种作死的表叔父梁岩灵,自也不会注意到:因着这句话,影响了梁太夫人那日后来的表现。
而,这也觉不是自己随口一说,历朝历代,唱主力的毕竟还是平民。而,猪肉在北宋来说正符合了好吃不贵的特点。要说到最佳的证人,就不得不提一提北宋的一大吃货兼大文豪:苏轼苏东坡了(虽说,现在此人去向成迷,离来北宋报道差不多还有30年的时间)。证言敬请参考其所作《猪肉颂》: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