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文治武功】(2/2)
、“修通运河”、“西巡张掖”、“开创科举”、“开发西域”等可以概括隋炀帝杨广一生所为。杨广脚步太快,可是百姓跟不上,慢慢的,原本大隋盛世随着三征高句丽而动乱,就是这样一位帝王引发了一些列的背叛,外族乱了一些野心家乱了自己最亲信的军队乱了,这个伟大的帝王,死后连个像样的棺材也没有用上,由萧后(前面提到的萧贵妃)和宫人拆床板做了一个小棺材,仅仅四块木板偷偷葬在雷塘,后来有个诗人叫做罗隐做了一首诗: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杨广毁誉半残的帝王,但是不可否认,他无论文治武功,个人政绩还是后世贡献都可以算是皇帝里面佼佼者,但是很可惜,就这样一位帝王由于后人不断乱写,加上李世民不知道出于那么想法给个“炀”的谥号,就这样被人看成中国历史最荒淫昏庸帝王的表率。
如果有喜欢隋炀帝的可以看看《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蒙曼说隋》。杨广悲剧也是现在课本化历史,太过诋毁,想起中学历史课,到隋朝时候,基本就几章概况过去了。杨广雄才大略,杨坚和杨广都是很有能力的君王,遗憾的是杨广在摆脱他老子的影响之后,立刻急于表现自己的远见卓识和个人能力了。
征辽东从长远战略上来说不可谓不高明,和他老子杨坚一样,看透了朝鲜半岛上那些人的狼子野心以及对中原的威胁性,一句“但使子孙无忧”就确定了征乏辽东的必要性。
开凿大运河则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举措。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为庶人寒门中有才有能的学子开启仕途之路,让中原王朝的人才录用机制变得更加开明和科学。
兴建东都坐镇中原,利用地理中心的便利使朝廷对天下的控制极大改善,因交通和路程的缘故导致朝廷对地方控制力度削弱的情况得以改善,同时也加强了江南的开发,促进了南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和经济交流。
这些都需要一个有勇气,敢创新的王朝继承者,而不是杨勇这样一个守成之人。以杨坚的雄才大略,他肯定不甘心自己建立的隋朝只是以他留下的模样维持下去,肯定希望在他之后,他的继承者可以让隋朝更加强大,版图更加壮阔。
毕竟是他分化了突厥,给继承者留下了和汉武一样击溃北方游牧民族的机会;也是他和巴蜀少数民族建立了友好局面,让隋朝西部无战火之忧。正是在他手下,张镇周率水军威震琉球。
可以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杨坚把他能为隋朝做的都做到了,做好了。这样一个开国之君,从心理上自然要更倾向于崇尚开拓而不是安于现状只想守成的继承者。
杨广另外,楼上有位朋友说的到位,假如杨广肯耐下心多花些时间慢慢做那些大事,让天下有一个休养的过程,而不是急于求成的话,杨广绝对可以与秦皇汉武比肩,获得千古一帝的提名奖。甚至于哪怕他一生只做成其中一件,都可以流芳百世成为明君典范。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