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愿者上钩(1/2)
当郭嘉、太史慈、赵云、黄忠返回潼关之后,杨锐拿着利库黄囊这件物品端详了好长一段时间,这才将其与调兵虎符一并小心收了起来。
原来郭嘉、太史慈、赵云、黄忠所统帅的鳞甲水卒部众,在击杀了郭汜之后并没有进一步追击李傕及其溃军,毕竟夜色之中追击并非易事,况且鳞甲水卒也并不适合陆战。
郭嘉等人花费了一个多时辰的时间收拾战场,这便收拢部众士卒返回黄河之内的船只上,回到了潼关之内。
经过此次偷袭一战,郭嘉、太史慈、赵云、黄忠及其鳞甲水卒部众攻击击杀了超过30000敌军,为杨锐赢得了大量的剧情积分值,同时也获得了其他为数不少有价值的物品。
最为重要的是,这次偷袭之战过后,郭汜已是战死,李傕也被击伤而逃离,来自潼关西侧李傕、郭汜部众的威胁已经被降到了最低。
一夜时间过去,清晨的第一缕曙光投降潼关,从关卡东侧看去,新的一日潼关的情形似乎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首先是城头上不见任何一名守军士卒的身影,甚至是看不到守军的任何一面旗帜。
其次潼关的大门也是敞开的,从外部来看,关卡之内已经没有任何人为活动的痕迹,整座潼关看起来就像是一座废弃的关卡一般。
这样的情况很快便被张济探马发现,并第一时间传到了张济本人的耳朵之中。
“嗯?难道烈阳趁着夜晚的时间,已经弃关而去了?”
大帐之内,张济拧着眉头嘟囔道,视线却是投向了其左手一侧的贾诩身上。
“不知文和如何以为?是否是因为无法抵挡李傕、郭汜的进攻,烈阳选择了连夜退却?”
张济沉吟半天,却是无从判断出一个所以然来,最终心中颇为有些无奈地向贾诩问道。
对于贾诩,张济自然是知道其本事的,不过却是感觉此人过于考虑自保,不到关键时刻几乎从不发表什么意见,以至于军中大小事宜都是他张济与侄儿张绣共同决定的。
还好有着张绣的帮衬,平时张济倒是也不觉着有什么,只不过像眼下这种情况,张济却是没有任何的把握,而张绣则是一早便外出搜罗粮草物资而去,一时半会儿也不会回来。
“吾欲派军占下潼关,凭借雄关阻住李傕、郭汜步伐,同时使官家暂且落脚安邑城,以弘农为根基稳固大汉江山,恢复生气之后再行东迁洛阳之事,文和以为如何?”
张济连续几个问题出口,贾诩都是一副思索的模样,并未回答一个字出来,藉此张济有些不耐,再次出口向贾诩问道。
“张将军高见,此计若是成功,将军乃帝下第一人矣。”
贾诩丝毫不作避讳的样子,直接将张济心中暗自所想说了出来,弄得张济有些失措又有些欣喜,他自然有着类似的打算,不过此言从贾诩口中说出来,则更是让人信服不少。
概因贾诩之言说到了张济的心坎之中,张济也不停歇,当即收拢近10万部众前往潼关,欲要取之增益弘农西侧的防御。
“得!得!得!”
“……”
潼关东侧大门大开,张济率众抵达关卡附近,见状果然如探马所说的一致,当即心中也是大喜过望,他曾经在此关卡吃过杨锐的大亏,自然是清楚这座关卡的重要性。
观察一阵,果然见关卡内毫无军卒活动的迹象,张济当即挥动一支骑兵向着关卡之内冲了进去,一直到整个500人的骑兵队伍进入到关卡,并登上了潼关墙头,关内一切都是毫无异常。
张济当即放下心来,这便挥动大军向潼关东侧的几座城门靠拢了过去,准备打开各处大门进入关内。
“嘭!嘭!嘭!”
“嗖!嗖!嗖……”
“……”
正在此时,一只只点燃的陶罐却是从关卡城头之上抛射而下,紧随而至的便是一蓬蓬密密麻麻的箭雨,张济部众毫无防备之下,大片大片地中箭倒地,或者距离城墙较近者则直接燃成了火人!
陶罐和箭雨来得太过突然,以至于张济本人手臂之上都中了两箭,而此前进入关卡的500骑兵竟然丝毫没有发现关卡当中的异常。
这其实也是杨锐尝试性的诱敌之举,从一开始杨锐也没有任何成功的把握。
原来就在郭嘉、太史慈、赵云、黄忠等人统帅鳞甲水卒夜袭成功之后,潼关西侧的威胁基本接触,杨锐便准备拿不愿意离开的张济下手。
在此之前,杨锐便设下了诱敌的假象,看张济是否会中计来攻,毕竟能够通过潼关这样一座雄关来对敌,会占据地利方面的很大优势,能够用上的情况下当然要用。
没想到仅仅是十分简单的布置,张济大军果然前来攻关了,杨锐的部众士卒只不过是凭借着潼关大量的匝道隐藏在关卡之内,并且东侧城头投放的兵力很少,大部分都在西侧城头藏匿着。
两侧城墙之间是有着通道相互贯通的,战事一起便可以相互之间进行兵力调整,并且即使是东侧城头隐藏的士卒,也被郭嘉使用两处四象迷阵隐藏了起来,唯独将中间最宽绰的城门及其甬道、匝道空闲了出来而已。
事情最终会有着如此好的效果,甚至张济骑兵都进入到了关内,仍然没有发觉四象迷阵的异常,其实多半还要归功于四象迷阵本身的特点。
四象迷阵可不仅仅是能够产生迷惑的大雾,按照郭嘉的解释,这只是四象当中其中一象而已,其同时还能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