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重生之全能大文豪》

520言情小说网(520yq.cc)

首页 >> 重生之全能大文豪 () >> 第十七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520yq.cc/154155/

第十七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3)

经生无可恋了吗?”

“这小子胡说什么!”研究生学院院长大声咆哮。

而在场看热闹的那些学生也在短暂的惊讶后,一片哗然。

“这小子疯了吧?”

“这是在杀人吧?”

校长赵康仁听到舒宇说出这样的话,也是满脸惊愕,不过他隐隐有种莫名预感,舒宇接下来的话,可能真的能挽救想不开的沈青,所以他还是拦住了咆哮着,想要阻止舒宇继续说下去的研究生学院院长。

“难道不是吗?难道不是吗?!至少我死以后,保险金可以救母亲的病!”沈青癫狂道。

“沈青,你母亲的病不是什么大事,我个人可以出资资助,就算不够,全校那么多人,也可以募捐!”校长赵康仁发话。

舒宇摆了摆手,阻止赵康仁继续说下去,然后拿起扩音喇叭,接下来的话,令全场震撼。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正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第一段内容。

“什么舜发,什么傅说?我怎么听不懂?”

在场学生皆愣,诸如此类议论不绝于耳。

身为中文系的陈萌萌眼前一亮,解释道:“笨,这段说的是: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任用。不愧是我陈萌萌的学弟,真有才,一下子举出六位贫贱出身的上古圣贤的例子,都快赶上我了。”

那些学生听不懂,不代表校长听不懂,不代表研究生学院的院长听不懂,更不代表虽不是中文系,却对文学颇有研究的沈青听不懂?

舒宇继续说道:“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有学生都看向陈萌萌,似懂非懂等陈萌萌做详细解释:“承上启下,这段说的是: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啧啧,厉害!”

沈青则是面色微变,口中反复呢喃:“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舒宇没有停留,前一世,沈青用这篇文章拯救自己,这一世,自己要用这篇文章拯救沈青。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微微停顿:“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说的意思是: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同理,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走向灭亡的道理了。这两段,用的是以小见大的,用大喻小的方式,对称整齐,朗朗上口!”陈萌萌继续做着翻译。

舒宇说完,忐忑的看着沈青,希望,这篇他前一世最喜欢的作品,能打动他吧?

“好好好!”校长赵仁康点头,连说三个“好”字,“好一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好一句: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好一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校长赞叹完,接过舒宇抵赖的扩音喇叭,看向沈青,校长要说话,全场皆静。

“沈青,这个小学弟说的这些,你理解吗?”

沈青木木点头:“我明白了,对不起,让大家担心了。”

说罢,沈青转身,离开楼顶边缘,全场皆为欢呼,为沈青的想开喝彩,也为舒宇刚刚朗诵的那篇文章喝彩。

舒宇松了一口气,转身就是要走。

“舒宇同学?”校长赵康仁叫住舒宇。

舒宇转身。

“刚才你朗诵那篇文章,是什么名字,何人所作?”校长赵康仁和颜悦色的问。

舒宇心中奇怪,还是回答道:“是孟子所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他有写过这篇作品吗?”校长赵仁康问身边的众校领导。

皆是摇头。

舒宇一愣,没有写过吗?自己考察过这一世的历史,这一世历史应该是从春秋末年,战国初年开始的割据情况的细微不同,历史人物和历史名篇还应该是相同的。真正开始完全走两个不同的轨迹,是秦灭六国,一统天下以后,原先的历史,是刘邦以汉替秦。而这一世,则是大泽乡起义后,陈胜并未骄傲,而是继续乘胜追击,终成立“阳朝”,延续八百五十四年,终被王莽的云孙“王百谷”起义,建立大兴朝,昌盛九百一十七年。

细细一想,舒

状态提示: 第十七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