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危局(1/2)
面对如此危局,一时之间,群臣议论纷纷、各怀鬼胎,大殿之上,有如闹市。
片刻后,朝臣们终于镇定下来,大殿之上嘈杂之声渐渐隐去,最后终于安静无声。
而后,魏其食出列,一脸郑重行了一礼,开口询问道:“敢问君上,列国兴兵前来,不知人数几何?如若燕、胶两国已经发兵,那郑龙将军大军现在何处?是否已撤出燕地?”
魏其食此言,句句皆问到关键所在。如今列国连兵来犯,郑龙手上的十余万大军便是郑国唯一能指望的救命稻草。但是先君暴毙消息已然走漏,燕国自也是反应过来,知道郑国先前和谈是假退兵是真,必然深感被骗很是不忿,便派兵来追。而郑龙大军正在撤退途中,如若遇袭,恐演变成一场大败,那郑国真是再无翻身可能。
郑胡闻言,开口点出一人。“郑信。”
“臣在。”只见门口一众介胄虎卫之中,一赳赳少年,英姿勃发,抱拳出列,大声应诺。此人容颜盛美,面白无须,他长发披肩,潇洒自然,可谓绝色,女子见之亦是自惭形秽。此人为郑胡族兄,但已出了五服,长郑胡两岁,郑胡质赵前,常与之玩耍,自幼与郑胡相熟。现在执金吾帐下听令,官居禁军三都尉之骑都尉,统领介胄禁军之部骑。
见得郑信出列,郑胡点点头,吩咐道。“你来为诸位大臣讲解当前局势。”
郑信领命,上前来到殿中,而后面向群臣,朗声说道:“诸位大人,如今郑龙将军已率领伐燕大军尽数撤离燕地,进入我郑国北境,驻扎于信、利两城,与七万燕军隔利水相望,目前就如此僵持下来,具体情况尚不得知,但如果胶军赶到,那形势必然严峻。而南面,赵、荆、吴三国共起兵有十数万众,三队目前已在长河之畔相会,但并没有连兵一处,目前没有新的举动。”
闻言,群臣又是一片嗡嗡作响。燕国新败,曲膝求和,自是举国悲愤视之为国耻,如今局势突变,郑国有难,必然落井下石,这也在郑国朝臣意料之中。只是没有想到燕君却如此有魄力,举国来犯,起七万之众,把郑龙大军拖在利水之滨。
如今郑国国内只有三万禁军,南面却有十数万敌众,如若郑龙将军不南下救援,那这十数万敌众在郑南便如入无人之境一般,横扫南疆,到那时,便是刀兵四起生灵涂炭。
可如果郑龙一旦弃信、利两城之地利南下,那燕军便可乘机渡过利水而追击。到那时候,燕地归来长途跋涉兵士疲惫,又身处旷野无有坚城地利可以固守,燕军急于复仇必然士气高涨,如此相对比较,此消彼长之下,恐败。
这真可谓是回援也不是,固守也不行。群臣为此议论纷纷商量可行之策。
这时,一朝臣出列,上言奏策道:“君上,臣以为,竟然郑龙将军因与燕军相持,无法南下回援,不如就主动出击,击溃燕军,而后南下。依臣下来看,如今敌我双方相较,我军有两优势。”
上奏的朝臣,是中大夫伍辰,此人原为魏公魏钧门下故吏,颇有急智。因其父前中大夫病故,伍辰身为嫡子,便继任中大夫职位。
郑胡闻言问道:“哪两个优势?”
听闻郑胡问,伍辰便细细解释道:“郑龙将军拥兵足有十万之重,而燕军仅有七万,敌寡我众,此为一;之前我军远征燕地,曾数次打败燕军,燕军对于我军早已深感畏惧,此为二。有此两优势,我军安能不胜,敌军安能不败?况且胶、鲁两国也已集结军队,如若赶到,那便是敌众我寡了,如果只是死守两城,恐是取死之道。故而下臣恳请君上,请下军令,督促郑龙将军出城迎敌!”
伍辰说完,郑胡还没说话,郑信便已嗤笑了一声。不削之情,溢于言表。
伍辰便对郑信问道:“都尉似有高见?”
郑信因其嗤笑失礼,对大殿主坐之上的郑胡抱拳,已示歉意。随后转身面向伍辰,开口说道:“高见不敢,我只知道,两军交战,若不在战场,不知其形势,便自行猜测,妄下定论,草率下令催促主将,此为兵家大忌。”
郑信身为郑氏子弟,从小养尊处优,后又从戎事征伐,对礼节一贯随心,说话不免有些直接。
伍辰闻言也不恼,他淡然开口问道:“在下以形势分析,却是如此。莫非都尉另有他策,那便请道来。”
这回郑信还未开口,魏其食便已出列,开口说道:“君上,臣下也以为,还是不要贸然下令催促郑龙将军出兵为好。”
郑胡闻言,直起身子,跽而问道:“卿有何高见?”
魏其食一拜,进言道:“君上,我军坐拥信、利两坚城地利,与燕军隔利水相望。两军皆未动,是因为谁先渡河,另一方便可趁机‘半渡而击之’,仓促渡河为取败之道。况且燕军虽然新败,但如今列国攻郑,加之燕军急欲复仇,士气必然更胜以往,此时击之,不妥。但中大夫有一点说的甚有道理,若是不在胶、鲁两国赶来之前击败燕军,敌众合兵一处更是难办,所以正面交战已是不能,要在敌方援军到来之前,寻得一个必胜之机,再奇袭燕军方能得胜。而郑龙将军多年一直跟随先君南征北战,为百战老将,现下情形定然了然于胸,君上不必下令催促,只要静候佳音便好。”
伍辰闻言,心服口服,对魏其食一拜,说道:“魏卿所言,甚有道理,但如今情形若是只等郑龙将军击败燕军归来,恐南境在敌军强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