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人才难得(1/2)
听完孙老爷子的建议,袁祯也是虚心接受,自己的斤两自己知道,毕竟在前世信息爆炸时代,除了比别人见多识广,领先这个时代的思维以外,自己还真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地方,加上这个世界又不是前世熟知的历史,所以更加需要了解这个时代的人,尤其是这个时代站在顶端的人来帮助自己,这样自己才能走的更远。
前世李闯王李自成的故事袁祯还是知道的,李自成败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知识分子政策的失误,不能不说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下层知识分子,长期生活在乡野或江湖之间,不仅缺乏带兵打仗、从政治国的经验,而且视野狭隘,不能准确把握全国形势及其走向。而对高级知识份子又不够尊重,由于李自成本人不喜读书,所以对待读书人不是那么的看重,于是在进入北京城之后就出现了“群贼争戏侮学士”的场景的出现。
如果李自成能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在站稳脚根之后,像刘邦、朱元璋那样礼贤下士,广泛网罗知识分子,特别是吸纳具有真知灼见,能准确判断全国形势并提出相应对策的高层次知识分子,在制定重大战略方针和政策措施时注意倾听他们的意见,是可以避免很多错误的,如果他建立的大顺政权的统治能够稳定下来,击败清王朝的进攻,进而统一全国的都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前世的历史经验是深刻的,袁祯当然不能重蹈覆辙。
“您说的道理我知道,俗话说的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光凭我自己能成什么事啊,我就是浑身是铁又能捻几颗钉,可是老人家,但是哪有那么容易啊?人才难得啊,您看看我现在的手下,之前都是大头兵,读过书的人都不多,很多连字都不认识。更别说出谋划策了。我现在就是想找几个文书都费劲。我们现在和朝廷联系不上,朝廷也不可能给我们派官员过来!”袁祯也很是无奈,人才问题这是他的硬伤。
“老夫倒是知道一个人,此人据说有经天纬地之才,天文地理都有所涉猎,济世的学问很深,我也只是在一次聚会上见过一次,谈吐不凡,谈古论今颇有些孔明遗风,老夫也是佩服不已。在这一带文人中名声很高,若能得他相助我相信一定能够帮到你,而且还能给其他读书人树立一个榜样,只是听说因为前些年仕途不顺,有些心灰意冷,所以甘愿隐居在家也不愿出仕。”
“哦,还有这样的人?在哪里?能不能请动?”袁祯也有些激动,自己现在太缺这样的人了,能得到孙老爷子这样的评价说明此人绝对不是庸才。
“此人名叫孙嘉,字孝直,家就在辽州境内,只是此人性情有些高傲,而且我们的实力弱小,不见得能够看得上我们,不知道能不能请得动。”孙老爷子有些为难的道。
“没关系,不试一试怎么知道?过几天我亲自去见识一下,如果真有能力,就一定要把他请来。我们现在太缺这样的人才了!”袁祯坚定的说道。
“而且不止这种大才,就是普通的读书人也是我们需要的,我们不可能一直窝在山里面,那样的话就真的成了山大王了,我们早晚要打出去,可是如果打出去我们就会需要大量的读书人和有经验的地方官,不能打下一地荒废一地,我们现在这些人打仗可以,要是治理地方还不行,而且我们和朝廷的联系中断,得不到朝廷的支援,就说明我们更应该注重民生的发展和恢复,因为那是我们对抗蛮子的根本!”
“这样老爷子,你和邱大人一起你们商量一下,尽量多发掘一些读书人或者有经验的官吏,经验不足也可以,我们先慢慢培训,成功是给又准备的人的,这些事情我们应该做到前头,省的事到临头手忙脚乱,因为我要把大部分的经历放在军事上,所以民政这块就劳烦老爷子多多辛苦了!”
第二天,征兵开始,报名人数甚多,短短一上午,便已招满人数。因为有之前的练兵经验,这次各个翼长倒是得心应手,几个人之间好像憋着一股劲,他们要证明自己比其他人会带兵,所以下午就开始基础的列队训练了。
军队上由于新兵过多,只需要进行基础训练,有几个翼长训练已经不需要他操心了,民事上有孙老爷子和邱明远负责,也不需要太投入太多的经历。
于是他成了一个闲人,所以他躲在房间内整理书写练兵方略,整个方略包括练兵、行军、防守、后勤、斥候等方面,都是他根据前世所看书籍上取其精华,根据现在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而且增加了很多经典战例,这些以后要成为培养军官的教材。领兵将领的缺乏只有自己培养了,而且自己培养出来的用着才顺手。
不知道写了多长时间的袁祯站起身,扭了扭腰肢,坐的久了腿有些麻,于是决定要出去走走。出得门来,看见外面被整理出来的校场上,新选出来的亲卫队正在孙兆丰的带领下进行训练。
这些都是老兵,是按照袁祯的要求选拔出来,每一个他都能叫的出名字,在亲卫队由袁祯亲自指导一段时间,再下放到各个部队任军官,这样让自己的亲卫队成为一个军官训练营,既能提高战士的训练热情,又能很好的控制整个部队。
在这群战士之中只有一个是新兵,就是那个叫铁汉的孙家庄村民,那次袁祯答应他能够活下来就让他进亲卫队,没想到他还真的活下来了,而且在战斗中杀死了好几个蛮子,剩下的都是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