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业务选址、团队初成(1/2)
第二天一大早上,王一元特意叫过来肖云华,王丽萍,讲述了自己昨天国立袜业质量事故的处理经过。作为原台沪公司曾经的员工,三人都唏嘘不已。
王一元说道,昨天晚上回来后,我就一直在想着这个问题,真要是哪一天有四万五千个这样的包装盒砸在我们手里,我们工厂恐怕是离倒闭也就不远了。我一直到现在也是心有戚戚焉。所以一大早就把你们两个召集过来开这个会。
肖云华说道,质量无小事。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老王,说真的,我这么多年工厂的经验,这应该是我们工厂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质量第一,要当作为工厂的一条基本原则。
王一元接着说道,接下来我们还正在寻找办公室,我们三个人,特别是业务和生产方面的距离可能就要更远一些了。怎么样互相之间有良好的协调,我看也是一个课题。我们都要未雨绸缪,及早做准备。
王丽萍说道,特别是我们,几个人各管一摊,但依我看,在业务的谈判,下单,和工厂生产的衔接等方面,我们还要好好检讨。别看现在工厂还很小,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也觉得很有必要把整个作业的流程,重新细致梳理一遍,形成一些基本的制度,以便于更好的开展工作。
肖云华说道,我也觉得我们三个人都更加责任重大。平时大家都忙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所以我们三个人之间的沟通就更加重要。每个人有事一定要提出来,都摆到台面上来,这样可能解决起来更好一些。
王一元对肖云华说道,老肖,我看有必要在工厂进行一次全员质量教育,增强每一个员工的质量意识。产品的质量在我们每个员工的手中,这也是是一种态度,认真地做好自己应该做好,也必须作好的每一件小事。产品质量的保证,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就以这次国立袜业的质量事故作为典型剖析。我们一定要吸取教训。否则,一旦出现什么质量状况,都不是我们这样的小工厂能承受得了的。
肖云华和王丽萍深有同感,都点头表示同意。
王一元说道,我倒是突然有个提议,以后每个礼拜至少一次,我们三人,或者再有员工代表参与进来,要开一次联席会议,听取业务,生产以及公司各方面情况的介绍,在会上什么问题都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献策献力,一起解决。
三人都表示非常赞成。商量好一阵,关于员工代表也达成一致,所有的员工两个一组轮流,参与公司每周一次的日常联席会议,并逐渐行成制度固定下来。联席会议不设任何边界和限制,大家敞开了来讨lùn_gōng司当期的所有事情,有好说好,有意见说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王一元深有感触的说道,有一句老标语,“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向质量要效益”。现在虽然很少看到有人提起了,但依我看一点都没有过时。我觉得这句标语揭示了“质量”中的辩证法,也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
王一元因为要跟车去奉贤的客户送货。起草公司的业务开发,业务下单,跟单协调,生产作业处理等方面的一些相关制度,以及联席会议的召集等等具体事务,都交给了王丽萍去处理。
晚上回来,王一元在纸箱厂食堂打了饭菜,正准备端到自己办公室去吃。纸箱厂的老表谢老板刚好进来吃饭,看到王一元要走,连忙说道,小王,你等等我,我们一起吃。
等谢老板端过来饭菜,两人干脆再要了几瓶啤酒,就在食堂里边吃边聊起来。谢老板问王一元,小王,听说你们在找办公室?王一元嘴里含着菜,点了点头。
谢老板继续说道,我们在龙吴路喜泰路,靠近龙水南路的一个创意园区里有办公室,有400多平方。但是你也知道我们根本用不了那么多的,闲置浪费了不少面积。当初只不过是因为时间仓促,一下子没有更小的合适的地方才租下来的。
王一元想了想,说道,你说的地方倒是还可以。你是想让一部分面积给我们?
谢老板笑着说道,谁让我们这么有缘呢?是不?
第二天中午午下班,吃过饭,王一元,肖云华,王丽萍,还有几个车间的工人代表一起上了谢老板纸箱厂的金杯面包车,一起去看办公室。
汽车沿着龙吴路一直朝市区行驶,在快到上海植物园时拐弯开上喜泰路。没多远,王一元就看到了这个创意园区高耸的招牌。进入园区,里面是一幢幢办公的楼房,道路也比较宽敞,整体环境和布置以及绿化也还不错。在主干道的转弯处甚至还有一个小型公园,里面的葡萄藤正吐出点点新绿。
车子在一栋四层楼前停了下来。众人下了车。谢老板介绍道,这个园区原来是上海纺织集团公司下面的一个工厂的厂房,经过改建而成的这么一个办公的地方。我们公司在四楼。
一行人乘电梯上四楼。出了电梯,只见楼面整个一层,全是用大块的落地玻璃隔开而成的一个个独立的办公区间,装修装饰都颇有现代风格。
谢老板的公司在403室,推开门,是一大片的通间,整整齐齐的摆放着一张张办公桌椅。房间的最里面有三个小隔间,分别是谢老板和财务的办公室,还有一间会议室。
大办公室里,有一些办公桌上摆放了电脑,还有一些花花草草。只有西北角落的那一片办公桌上啥也没有,空荡荡的,一看就是没人在使用。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