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部分阅读(2/6)
此将白哲拍到了匈奴人出没的西面,而吕布军被派到了鲜卑骑兵横行的东北二郡。吕布此次受命担任千人骑兵大队的主将,王泰则是随行副将兼参军。此二人率领的骑兵数量为一千一百骑,其中一千名骑兵是早前的县衙府兵配上了战马之后新组编的新兵,剩下的一百骑兵之中有七十骑是吕布的亲卫队,而王泰的亲卫则有三十骑。吕布的亲卫骑兵大多是游侠组成,游侠们个体武力较强且争强斗狠、纪律较差,好在他的统兵之法深得自家主公李羿之真传,深谙百炼精兵首重军纪的道理,所以历经过一番操练之后这群游侠骑兵们骑术精湛、战力颇强。
吕布、王泰两人自带兵剿匪以来,先后收剿了十数股流寇和小匪寨,收编的匪寇降卒约一千五百余人。这些人大多是定襄郡各县的逃兵和流浪游侠,他们人人皆有坐骑和兵器,在吕布整装骑兵大队的攻击之下他们只能缴械投降。吕布和王泰二人在收编了这些散兵流寇之后,麾下的骑兵数量便激增一倍多,近三千骑兵队伍在定襄郡境内算得上是大队人马。
一路扫荡而行,吕布和王泰二人搭档配合得十分默契。吕布本人骁勇无比,遭遇激战时每每冲锋在前凶猛厮杀;而王泰处理军务的能力甚是了得,出谋划策之能亦是不凡。吕布出外作战时,王泰便坐镇指挥,战后收缴财物和记录战功等事王泰做得面面俱到深受兵士们的信服。他们二人一主内一攘外,文武兼备,故而一路行来所向披靡,斩获颇丰。
于是大半个月之后,吕布、王泰二人领军就行进到了定襄郡与雁门郡的交界之处。这个交界之地不仅仅是定襄郡与雁门郡的两郡交界,同时此地还与西河郡相毗邻,故而此地是个三郡交界之地。
交界之地其实是一片绵延百里的险峻荒林,山势陡峭而高耸,悬崖峭壁众多,深沟溪涧交错,扼守三郡边境要道,唯一的一条通道便在着崇山峻岭之间。吕布、王泰二人带领的近三千骑兵在这里遇到了他们此行最为强劲的对手——乌鸦岭盗匪大寨。这是一伙足有三千余人的盗贼大寨,他们雄踞于高约一千余米的乌鸦岭山峰上,居高临下地扼守着三郡之间的必经之路,凡是过往此地之人皆逃不过他们的劫掠,因此便有了“乌鸦盗”之匪号。
乌鸦岭上的“乌鸦盗”之名号在雁门与定襄郡二郡之中声势甚大,二郡百姓们尽皆知晓这伙盗贼的存在。乌鸦盗有两位首领,大首领叫魏赫,二首领叫王通。据说魏赫曾经是鲜卑人劫掳的汉奴后裔,自幼在鲜卑人的马鞭下长大,成|人后联合数十个青壮汉人奴仆联手伏杀了整个鲜卑小部落,之后尽夺其珠宝财物并驱赶着大量的鲜卑战马逃回了汉境。此后,他辗转到过不少地方,最终在乌鸦岭落了草扎根于此。乌鸦盗另一位首领叫王通,年龄比大哥魏赫小两岁,身高及长相却是与其大哥甚为相近,高大健壮且力大如牛,皮肤亦是漆黑如锅底一般。王通善使一丈五尺长的长柄双刃大刀,刀法精熟且势大力沉,拼杀之时犹如疯牛一般狂暴而不惜命,是以与人厮杀时仅凭其架势便占有三分胜算。
魏赫今年刚过弱冠之龄,身高九尺有余、皮肤漆黑发亮,身体精悍而力量惊人,络腮大胡子,岁数虽不大但面老而沉稳。传言魏赫善使一丈余长的狼牙铁棍,棍法甚为娴熟加之其力量颇大故而勇猛无比,立寨至今未逢敌手,与人争斗时鲜有能抵挡他十合之人。魏赫的勇猛是周边百姓们众所周知的,而更为津津乐道的是他胯下的乌骓神驹和其精湛近乎神奇的骑术。魏赫虽是盗贼首领,可是他在百姓中的口碑却是不坏,甚至说他是百姓们心目中的英雄亦不为过。王通是朔方郡人,边地将领之后,后因父亲阵亡而家道败落,随后其母在匈奴劫掳时被杀,于是他便成了流浪四方的大刀游侠。王通与魏赫二人初始之时便是在一场恶斗中结下的缘分。两人力拼近七十个回合不分胜负,最后终因王通毕竟年幼而后力不济,力竭而败在了魏赫手下,此后两人惺惺相惜结为异姓兄弟。无奈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魏赫和王通具是力大黝黑之人,而跟随他们的三千余盗贼同样是黑壮力大的汉子,因此乌鸦岭这座山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而乌鸦盗的名号也是由此而来。乌鸦之名虽然不吉利,但是盗贼的身份也不是什么好名声,于是两相结合之下也就没那么多顾忌了。
第三十三章 乌鸦大盗2
吕布和王泰二人自领兵以来收剿的流寇盗贼数以十计,收编的人员多了自然听到了不少有关乌鸦盗的事情。乌鸦盗在其两位首领的带领下劫士族、抢富户,他们极为讲道义重信誉,只要不是殊死反抗便只取钱粮不胡乱杀戮。因为他们讲道义故此曾多次遭到官府或大户士族们的府兵和家丁的围杀或包围陷阱,但是无奈乌鸦盗作战勇猛异常每逢恶战必定能同心协力地冲杀出去,从而化险为夷。不过乌鸦盗的名号也不是白来的,魏赫和王通二人亦非善良愚蠢之辈,凡是违诺奸诈之辈他们必会打击报复,一旦报复便是尽诛其全家亦不分老幼,手段极为凶残,因此乌鸦之名亦是名副其实。此外乌鸦盗在近两年内与鲜卑骑兵厮杀不休,仅是千人以上的战斗就有十数次之多,自身损失不小但是斩获也颇丰,目前山寨内的皮甲兵器、半半数以上的座骑良驹以及日常钱粮皆是从鲜卑人手里战斗抢来的。乌鸦盗现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