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张仲景(2/2)
了吴夫人。吴夫人名苋,是吴夙之女,吴懿的妹妹,陈留人。吴苋兄妹早年丧父,他们父亲生前与刘焉有旧交,所以全家人跟随刘焉搬家进入四川。吴苋成年后就嫁给刘焉的儿子刘瑁。刘瑁死後,吴苋成为寡妇。
刘备平定益州,之后孙夫人又和他离异回到东吴,于是有人建议刘备娶稳重聪明的漂亮寡妇吴苋。刘备顾虑到与刘瑁有同族关系,法正劝说:“论到亲族关系,比起晋文公和子圉又如何呢?于是刘备再无顾虑,娶了吴苋为夫人。
“嗯,甘夫人那一病阴津大耗,九死还生,的确需要几年的调养。难道皇叔想让老夫去给甘夫人调理身子吗?”
“非也,非也,晚生却并非主公所遣,遣我之人乃小公子也。”
对于张仲景这样国宝级的人物,刘厚又怎么会放过。刘厚可是记得,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书中很多著名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柴胡汤、白虎汤、青龙汤、麻杏石甘汤等,经过千百年临床实践的检验,都证实有较高的疗效。
而且《伤寒杂病论》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国界,对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等国的影响很大。特别是日本,历史上曾有专宗张仲景的古方派,直至今天,日本中医界还喜欢用张仲景方。
日本一些著名中药制药工厂如小太郎、内田、盛剂堂等制药公司出品的中成药(浸出剂)中,伤寒方一般也占60以上(其中有些很明显是伤寒方的演化方)。可见《伤寒杂病论》在日本中医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喔,不知道贵公子找老夫何事?”张仲景抚着白花花的胡须问道。他对刘厚还是有一定印象的,当年给甘夫人看病时,那个小屁孩就跟着他出出入入,问这问那,对什么都很好奇。
张仲景觉得他对医术很有兴趣,人也很聪慧,倒也动过收他为徒的念头。但是情知刘厚身为一方枭雄的继承人,断不会抛下大好的家业,和自己四处游方,最后也只好绝了这个念头。
“小公子在成都开了一家医院,想请神医过去主持。”谈到正事,中年文士改口称呼张仲景为“神医”,显然是为他大夫的身份而来,而不是为了他太守的身份而来。
“喔,医院?是太医院吗?天子明明在许昌,你家公子在成都设立太医院,难道不怕逾越吗?”张仲景有点生气了,他再怎么说也是汉臣,对乱臣贼子向来厌恶。
“非也,非也,小公子这医院是为百姓看病的机构,不是转为皇室服务的。此事说来话长,请神医听我慢慢道来。”
这时,仆人送来茶水,张仲景招呼中年人坐下,打算与他秉烛夜谈。
“只是你日间也看到了,我这里病人众多,我若离开,他们求医无门,老夫实在于心不忍。”医圣果然有大慈大悲之心,他并非贪恋太守的权位,让他离开,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却是病患们怎么办。
事实上,他早就动了辞官专心为医的念头了,只不过当这个太守,他就可以调动很多资源,可以救治更多的病人,所以才一直挂着这个太守的名头。
“神医先别拒绝,晚生先问神医几个问题。第一,那么多病患,你能救治几个?”
“这个,老夫一天下来,大概能诊治一百来人吧。”
别以为1百多人不多,事实上这已经相当惊人了。1百多人是什么概念?假如平均5分钟诊治一人,一个小时才12人,一天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工作10小时,才120人。
更何况,中医的诊疗,望、闻、问、切,很是耗费时间,加上开药方,5分钟,还真不一定够。加上有些病患是需要针灸、推拿、拔火罐、接骨等费时费力的特殊疗法的。所以一天一百多人,可见张仲景有多辛劳。
张仲景现在已经60多岁了,精力一天不如一天,长期这样辛劳,对他身体损伤很大。事实上,历史记载张仲景生于约公元150~154年,死于约公元215~219年。(因为时间太长,生卒年限都无法准确获得。)
不过有一点肯定的是,他的寿命不超过70岁,按上面的年限算,最长也就69岁。一个医学大家,在常人眼中,应该能长寿才对。如唐之孙思邈,据说享年一百零二岁(传说中更是活了一百四十一岁),可为何张仲景却连70岁都活不过呢?
张仲景身为长沙太守,高官厚禄,不会因为贫困等原因折寿。那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位千古医圣连70岁都活不到呢?刘厚认为,很可能就是因为他夙兴夜寐长期辛劳所致。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