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船上的日常(1/3)
古人所有成功的计谋,其实都是本着“代价最小”“过程最为简单”“行动最快”“惊动的人最少”为基本原则。
过程参与的人越多、经历的时间越长,就越难以控制,失败率也越高,能成功都是老天开挂。
所以对王剑来说,一直秉承的理念,就是对内对自己,积累实力,对外交往人脉,尽可能的对人友善,哪怕是对一个清洁工,也是讨好的很。
政治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对社会发展的正确指导。而对社会发展实现了正确指导就必然导致社会力量的顺利调用。
所以,成功的政治家需要做的最主要的事情,不过就是对内建立一个如臂使指的组织体系,对下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供应体系,对外建立一个以众击寡的外交体系。这三件事做好,剩下的就是一线平推,胜利就是时间问题。
做到这三件事,无非就是需要建立一个耳聪目明的情报体系,建立一个各有所长的参谋体系,建立一个稳定有力的拱卫体系。所有这些事情,乍看上去都是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事情,没有什么烧脑反转的。
但是做比想难。现实中,即便能够认识到这些事情,就已经够烧脑的。历史上相当一部分人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都是懵的。
比如说国家兴亡,乍看上去因素是很简单的。但是即便有人讲了,很多人也不懂。
也许是懂了也不信,不认为自己会这么倒霉啊。
比如说盛极而衰的道理,魏文侯问吴之亡,李克曰:“数战数胜。”
文侯奇之。李克曰:“数胜则主骄,数战则民疲。以骄主驭疲民,亡亦宜矣。”
意思是说,对外征战胜利次数太多,于是国主就会太过骄傲,而在征战过程中,民众早已疲惫。
在多次胜利的战争后,国主开始骄横,而民众早已不堪使用。
这就好像某些富商,进行各种大型的项目,一开始确实很成功,但越是扩张下去,风险加大,机构臃肿,最终失去了操控能力,崩盘。
这道理看起来很简单吧?怎么看怎么简单。
但是再简单的道理,也有人看不懂。
比如说秦始皇统一之后的行为,就是典型的“骄主驭疲民”。
万里长城,驰道,直道,骊山陵墓,阿房宫,远征百越直到越南,北逐匈奴,全面改革六国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各项制度,这里面哪一件都是大事。
这么多大事,秦始皇从统一到死,一共十年,全干了。
这就好像一个人用了十年企图同时夺取体操世界冠军乒乓球世界冠军跳水世界冠军摔跤世界冠军举重世界冠军羽毛球世界冠军射击世界冠军……
亡国也是应该的,他前脚死后脚天下就反了,而且陈胜吴广派遣大将直接就打进了关中。
能够看懂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道理,就已经是政治力强大到没边的说明了。
现实中更加残酷的事情是,即便我们知道大体的形势应该是这样的,我们可能没有能力突破局限。由于我们事先不可能知道谁是特定任务最合适的人,很有可能你所建立的势力关系当中缺乏合适的人选,最坑的时候,可能自己所处的政治集团本身就是有严重问题的反面角色。
简单点来说,按照历史,穿越回去当了皇帝,比如三国时候,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组成自己的幕僚队伍?谁掌握情报班子?谁在你睡觉的时候帮你管理禁军?
很多人都会叫着,宰相找荀彧或者诸葛亮……
荀彧出身荀氏家族,在三国时代,按照王剑所知,哪怕是这个时空,这个家族几面下注的本事高出天际了,搭理你?
在这样的环境下,等到你走到关键节点,需要调用力量完成历史任务的时候,可能你才发现原来你的上司和部下都是一群人渣……到了这个时候,能够突破历史局限,依然坚定不移地走出“按部就班”、“循序渐进”顺应历史潮流的成绩,那就已经非常烧脑了。而这样的事情,历史上依然有很多人做到,只不过大部分人读到的时候,都以为只是稀松平常罢了。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很多真正花费了大量心机的权谋反转,可能一般人根本看不到,反而以为平平无奇。
比如说最经典的案例,一鸣惊人的楚庄王。楚庄王即位之初,拒谏饰非,一副昏君的样子。“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为乐。”而且下令说“有敢谏者死无赦”。在这样的环境下,大臣伍举进谏,说要猜谜语:“有鸟在于阜,三年不蜚(飞)不鸣,是何鸟也?”庄王说:“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伍举听懂了,然后楚庄王在随后几个月变得似乎更加昏庸无能荒淫无耻。大夫苏从又来进谏。楚庄王立即振作起来,任用伍举、苏从执政,驱逐了奸臣几百人,起用了忠臣几百人,当年就将楚国带了起来,攻灭敌国。
这个转变过程,只看历史,似乎是“平平无奇”,不过就是欲扬先抑。可是只要仔细想想就会注意到一组关键细节:“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为乐”和驱逐奸臣数百人。
楚庄王斥退了几百奸臣,起用了几百忠臣,这意味着,在这长达三年的时间里,他都处于奸臣的包围之下,这可以说是一个国王最悲哀的恶劣局势:
最坑的时候,可能自己所处的政治集团本身就是有严重问题的反面角色。在这样的环境下,等到你走到关键节点,需要调用力量完成历史任务的时候,可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