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宴会波动(2/3)
的主意,王剑可以注意到,没有人指挥她们!所谓神童,大部分都很扯淡。
以王剑个人的见识看法来说,没有真正的神童。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极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是有他们特有的看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成长起来的时候,教他研究学问的方法。
不要教他这样那样的学问,而要由他自己去发现那些学问。
童年是理智的睡眠期。
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
所有父母的这一类心态,即反应出了他们的某种未实现的野心焦虑,也折射了他们的内心的偏好恐惧等等。而在孩子的具体表现当中,与此说反应了孩子是怎样一个人,倒不如说折射了他背后的父母是怎样的人的事实。
而孩子在适应这个设定与剧本(父母的意志或潜藏期待)之后,这会对他们的自发性的成长形成极大的干扰与阻碍。我们得要承认,人在后来所具有的最突出的才能,通常都多是以内生的真实情感自我等方面的需求作为持续的动因,而非是外力。而如果在幼年时被外力塑造成特定状态,他自发的很多真实自我在适应那个状态时则就会遏制了。而那些被牺牲掉的真实自我才是一个人的创造性及才华最重要的来源。
很多父母急于让自己的孩子表现出优秀,并且过早地在孩子还尚未来得及发展自身的自发性自主性时便灌注外界的评价标准,迫使孩子在这些标准里过早地“优秀”!但却在此过程之中摧残了孩子内生的真实自我情感自主,这不得不说是会有某种长远上的隐形代价的。——不见得一定会以孩子最终平庸为代价(仲永如是),因为它总是有着内心深处很多焦虑去迫使它一定得符合别人期待及满意,但是很有可能会遗留某些未来心理问题或困扰的隐患。
天赋异禀与生来残疾有着出人意料的相似之处当事人都会陷入与世隔离困惑难解与不知所措的境地。在我为本书进行研究时发现的最令我惊诧的模式之一就是许多人到后来都十分珍视看似不良的非正常特质。反之,看似称心的非正常特质也往往具有许多可畏之处。许多唯恐子女身负残疾的准父母们都渴望子女具备非凡的天赋。这样的子女或许能为这个世界带来极大的美好,而父母或许也能从他们的成就当中获取无上的欢乐。这样的子女兴许还会将父母的人生拖进非同寻常的全新安排。聪明的父母往往也会生育聪明的子女,但是令人目眩的天才却只能源自畸变,就像本书其他章节的题材一样属于水平身份。
所谓神童,指的是能够在十二岁之前在某些特定领域与高水平成年人相媲美的儿童。我在这里对这个词的用法比较宽泛,一切在童年与少年时期发掘出了深切的固有天赋的人们都被我当成了神童。神童(prodigy)一词源自拉丁语prodigiu,意为“悖逆天道的怪物”。神童的不同之处如此显着,简直就像生理缺陷一样刺目。对于非正常的焦虑远远超出了词源学的范畴。极少有人愿意被被人视为神童,尤其是因为神童往往与早衰异常发育以及反常举止联系在一起。在许多神童眼里,神童无非是可怜而又诡异的怪胎,几乎不可能取得毕生的社会或者职业成功,他们的人前表演与其说是艺术,倒不如说是派对上的噱头。
神童的名号往往暗示着少时了了的现实,而天才的名号则意味着为人类意识增添价值的能力。许多天才都不是神童,许多神童也并没有非同一般的才华。法国诗人雷蒙德哈第盖说过,“少年神童就像卓越非凡的成人一样的确存在,但是两者极少是同一个人。”不过在本章当中,我致力于记述从神童到天才的连续演变,因此对于这两个词的使用也多有重合之处。这一章的主人公们表明,在子女生命当中的任何阶段,非同寻常的能力一旦出现就总会改变原本的家庭状态,就像精神分裂症或者其他残疾一样。话虽如此,但是少年得志与百战功成依然是两种极为不同的身份认同。
就像残疾一样,早慧也会迫使父母围绕着子女的特殊需求重新设计自己的生活。这种情况下也必须将专家请进家门;这种情况下,这些专家用来应对子女异常的基本策略也经常会削弱父母的权力。早慧的子女迫使父母寻求具有类似经历的人们相互扶持。父母们很快也会面临主流化教育的悖论,并且必须做出艰难的决定要么将子女安置在智力水平相仿的人们当中,或者将他们安置在年龄相仿的人们当中。前一个群体往往年龄太大,不会与神童交朋友;后一个群体往往难以理解神童的成就,还会故意疏远他们。就像任何发育畸变一样,才华也会妨碍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神童家庭的健康与幸福程度也并不比本书当中的其他家庭高到哪里去。
子女的绝大多数行为表现都是从父母身上学来的。神童的父母总会反复告诫子女他们过去是什么人,现在是什么人,将来可能成为什么人,在成就与童真之间寻求相互妥协。为了构建这样的叙事,父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