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历史(2/3)
吗?远远不是。所以熵增原理根本不适用于人和社会。文青们懂了这一点会作何感慨呢?王剑有些明白了什么。
它是适用于万事万物的自然规律,可以用来指导生活的方方面面。举个小例子,比如收纳整理。熵,通俗来讲是混乱程度的衡量。把衣服整理好整齐挂起来,是降低熵,而把衣服揉成一团随便堆在一起,是熵增。所有的收纳整理,目标都是降低熵。但世界本身是无序的、熵增的。一杯水放在那里会自己蒸发、水分子越来越混乱,你怎么可能指望靠人力去对抗自然法则?要么疲于奔命,要么彻底放弃。接受“熵增”的真理后,很自然地想到,既然孤立系统的熵不会降低,那么,我能不能在系统内分隔出专门一个区域来承担这样的增长呢?允许家里存在“熵增区”。比如放置脏衣篮,允许脏衣服随便扔进去堆起来。比如每天喝水、咖啡、牛奶、饮料的杯子可能会用很多个,不要强求自己每次都洗(有些时候确实没心情或者没时间),允许水槽作为“熵增区”,喝完往里面一放,到晚上了统一放洗碗机里洗。所有类型的东西都可以存在“熵增区”。事实上,设置这个区域以后,家里的绝大部分地方都会变得更整洁。
宇宙的演化是朝着熵增的方向,而生命的一个主要特征是负熵。具有负熵特征的生命能够促进宇宙熵增。热的传递有三种方式:辐射,对流,传导。还应该加上一个---生命。宇宙选择了在局部使用生命来加速演化。人和其它生物无本质区别,使得人类登顶万物之首的是人类超越其它物种的强大的制造熵增的能力。国家和族群的演化也与此种能力相关,越是能够有效浪费的群体就越是强大。生命的存在是为了促进宇宙演化,到目前为止,人工智能并没有显现出脱离人类需求而独自促进演化的必要性。所以它不会取代人类或生命。
熵增,在人生观上的启示是:越瞎发力,越混乱。这看似是一种“努力无效”的悲观理论,但实际上,如果你只看到了悲观的东西,只能说明还没有真正理解这一理论的价值。我看过一个故事,似乎有些启发。有一群探险者,发现在一个有拦河坝的河道中有人落水,拦水坝上游有个漩涡把他困住了,他拼命挣扎,试图逃离漩涡,但却怎么也摆脱不了……因为距离太远,探险者无法施以援手,落水者由于精疲力竭,后来还是淹死了。但是,正在大家惋惜之际,却发现这个人的尸体,被卷入漩涡后,随即就从拦水坝的下方冲了出来!他付出了数小时努力都没做到的事情,大自然几秒钟就帮他做好了。可以想见,如果他能让自己勇敢的投入未知的漩涡,一切都将有惊无险。当然,如果是我的话,就算知道漩涡是河坝上下游的水行通道,我肯定也不敢让自己随便卷入漩涡,万一在下面被卡住怎么办好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般并不会遇到这么大的危险,不过对于想不开的人来说,小问题也是大问题。面对生活中的每时每刻的小选择、小困惑,很多朋友都在做着同样错误的选择——让自己不断的卷入毫无意义的烦恼、焦虑和挣扎的漩涡,而从来不敢尝试在平和与接纳中,再换一条路,试着向死而生。
简言之,如果说人类的一切教育理论、成功学等等,都在暗示人应该痛苦而焦虑的活下去。那熵理论就如一针强力清醒剂,告诉我们:人其实也可以舍弃焦虑,轻松而平静的活着。在尽量减少生命的熵值、放下对未知的恐惧并把自己交给未知后,勇敢而安然的活着。这里面其实还蕴藏着熵增理论在人生观层面的最大的疑问。即:放弃部分控制和努力,事情难道真的会变好吗?面对人生的变动,有人敢放手一试,放下焦虑,把掌控不了的那部分命运,完全交给未知吗。这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曾经在想,因为熵增,一个没人打扫的房子会越来越脏乱,最终让人无法居住。那自然界是否也是如此呢?是否没有人对其“做功”,大自然就会越来越乱,最终让所有生物都无法生存?事实似乎刚好相反!没有智慧人类参与“理顺”的大自然,反而一切生机盎然,井然有序,即循环平衡又充满希望……我们不得不反思,大自然这种蓬勃的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背后,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推动?又是什么力量把这一切安排的如此之好?怎么样才能让我们自己的人生也能接触到,甚至拥有这种力量。答案,或许就在老子的这几句话中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要向大地学习,而大地的特点,正是不做任何无谓的发力,只是不断的孕育新生和包容死亡、不断蓬勃的自我更新;一切都是一个宏大的活跃整体的一部分,绝无一处是无用的垃圾;顺应天时地利等一切规律,并在对规律的绝对臣服之下,做出最优化的适应和调整;安然接受一切未知结果,比如生与死,存在与消失,始终柔顺处世,无惧无求,享受当下……
熵理论是一个著名的“悲观”理论,我们都知道熵只增不减,一切存在都是趋向于毁坏和消亡的,但我觉得它最大的意义也正在于这种悲观中透露的乐观,绝望中彰显的希望。因为,哪怕仅仅是正视我们的生命很快就会死去这个事实,都会给人带来一种轻松和解脱之感。想一想,现实生活中那么多的烦恼和痛苦,那么多的渴求和压力,在死亡面前,似乎也都变得不再那么真实、强大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