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管承起兵(1/2)
青州东莱郡,是黄巾最为盛行的一个州郡,在黄巾大起义的时候就曾经是起义军最为活跃的一个地区。可惜黄巾之乱不到两年就被剿灭,青州的黄巾军一部分辗转去了兖州发展,一部分则选择进入了海岛躲避,做了海贼继续坚持战斗。
可这上万的黄巾军在十几个海岛讨生活,时间短了,还能够靠打渔捕猎为生,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寻找到的生活物资越来越少,也就开始举步维艰。
不得不说,司马俱是一个有魄力的黄巾军领袖,他冒着生命危险,潜回青州,找到了青州素有侠名的当地豪强管承。经过一番谈判,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由管承负责这支人马的粮草和生活用品的采买与运送。而黄巾军则承认管承成为这支武装力量的首领,司马俱甘愿做副手。这支已经沦为海匪的黄巾军要做的就是利用船只四处劫掠和抢夺沿海以及通往青州海域的客商船只。
管承此人,表面上是广平的豪强,实际上也是东莱郡最大的盐商和商船队领袖。自从黄巾军占据了青州沿海的海岛,管承的生意也是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正苦于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难题,却意外的得到了司马俱的投名状。
两边各有所需,自然是一拍即合。管承的护盐队也有万余人的规模,再加上一支规模不小的船队,在东莱也是最大的世家豪强。有了黄巾的加入,管承的事业越做越大。
一跃成为青州沿海最大的盐商和船队领袖,当地官府的郡守见到管承,也只能是客客气气的。
可惜好景不长。
随着北海国的沦陷,袁绍的大军如同风卷残云一般,在青州传檄而定。东莱郡也选择了投降袁绍。
而袁谭则是负责这一地区的主要负责人,不得不说,袁谭是个急功近利的性子,他在知道了管承名为地方豪强,实际是海贼头子的情况后,并没有选择与管承和平相处,而是调动大军,打算将管承的势力连根拔起。
但是袁谭却算错了一件事情,在东莱郡的地界,无数的百姓,官军,或多或少,家属还是自家的生计,都和管承是分不开的。
所以袁谭还没有动手,管承已经得到了消息。管承也是个有决断的,当即决定起兵反袁,在东莱郡起兵与袁谭对抗。
因为地形熟悉,有民众支持。管承的军队发展很快,不久就汇集了约莫四五万人的规模。袁谭连战不利,只得退守曲成。
有北海国的黄巾首领管亥迫于袁绍军的强大压力,在知道管承起义的消息,也带领万余人,前来投靠。两军合并,两个人互论家谱,发现还是族兄,族弟的关系,自然是认了同宗。
这管亥是青州一个着名的武者,武艺精通,远近无人能敌,这一下管承更是如虎添翼。连续打下黄县,蓬莱,牟平,背靠沿海,居然是声威大震。
袁绍知道此事之后是勃然大怒,调动了数万大军,由文丑率领,蒋义渠,郭汜,淳于琼,孟岱为将,兵分多路,前来进攻东莱。
两下在曲成附近激烈交兵,互有胜负。形势一时之间变得焦灼起来。
此时的东莱郡守府内,管承和司马俱正在看着前线的战报,脸色却是十分难看。
“大将军!看样子管亥将军和徐和将军的压力很大啊,这已经是两军交战的第七天了。袁绍的主力部队比起袁谭的部队明显是强悍太多。我军出兵四万,现在看统计上来的数据,已经死伤过半。看样子招远失守不过是迟早的问题,下一步应该走,还请大将军示下。
管承也是眉头紧锁“袁谭小儿还有军队两万,而文丑的袁军主力,人数应该在六万上下,我军现在满打满算,也就还不足三万,实力相差了一倍还多,是要想办法考虑后路了。”
“可是失去了东莱郡这个支点,我们就算是退到了海上,那也是难以为继啊!时间一长,我们吃什么,喝什么,这是个无解的难题啊!”
司马俱想了想,开口说道“我听说在青州西南的泰山地区,有数万山民占据泰山,号称五将军,也在起兵反抗袁绍,实在不行,我们放弃东莱,兵进泰山,与这些人合流,大将军你看能不能行?”
管承苦笑着摇摇头“这个办法行不通啊!首先我们这里要想越过袁绍军的重重围堵,赶到泰山郡,半路之上,就可能会分崩离析,现实并不允许。”
“再有那泰山诸人,我也早有了解,不过是一群流寇罢了,和我们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实力也只是泛泛,如果不是依靠地形险要,早就被各方势力灭掉了,我们就算是逃到哪里,也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还有什么前途可言。”
管承叹道“当然,再降袁绍也不是什么好主意,袁绍此人面似宽厚,实则多疑,我们有过一次反叛的经历,那么在他哪里就算是有了前科,迟早都是他清算的对象,失去一切,只怕我们都要做路边的枯骨,所以只有死战一条路可以走了。”
正在两人束手无策的时候,府门外的守门军卒来报“大将军!有北方着名游侠王越前来拜访,求见大将军!”
管承和公孙俱互望一眼,都是露出了不可置信的表情。管承惊异的说道“王越?就是那个早些年在北地被人称作第一剑客的游侠吗?他不是已经投靠了冀州韩馥,成了韩馥手下的将军了吗?怎么会忽然出现在我东莱?这件事情透着三分蹊跷啊!”
公孙俱头脑灵活,很快就有了自己的分析“大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