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唯有牡丹真国色(一)(1/3)
叛军攻破皇城的那一天,后花园里的牡丹开了。
花开重瓣儿,一簇接着一簇,挨挨挤挤地开在枝头,在四月尚带着未褪尽的春寒里傲视群芳。
锦如玉托着太后的手,在后花园里闲庭信步。
四面仪仗捧着紫檀木托,里面盛着金杯酒盏,还有白狐裘,玉搔头。
宫女们都低着头,在这寒风中瑟瑟发抖。
亭台里,有人弹着古琴唱着歌,四面歌舞掩盖住了外面如雷贯耳的厮杀声。
太后伸手摘下一朵牡丹,颤巍巍的手将这朵带着露珠的牡丹别在锦如玉的鬓发间,微笑着说道:“母后恨不得把全天下最好的东西,都送给我的玉儿。但如今,再没有什么,比得上这朵初绽的牡丹了。”
锦如玉的发髻间别着一朵素白的花朵,此时已经隐在了牡丹妍丽的花瓣儿后。她低下眉眼,声音细细道:“母后已经将世间最好的东西送给孩儿了。”
作为大凌朝最受宠爱的荣乐公主,锦如玉历来是受尽宠爱,呼风唤雨,有求必应——直到如今城破了,皇兄都舍不得让她逃难奔波,受路途颠簸,风尘之苦。
太后端详着她的脸,这牡丹与她交相辉映,芳华夺目。
像是触动了她心里尘封已久的往事,太后怔愣了片刻,这才笑中带泪道:“你真像母后年轻的时候。那时你父王他年轻气盛,最爱在我鬓间插一朵牡丹花,说我与牡丹一般,是国色天香。”
她牵着锦如玉的手,走进亭子里。
往里日,听见了这般轻浮的丝竹之音,她必然是要责备宫人。但今日,她意兴阑珊,已经懒得再计较是谁在这里让宫里班房演奏此物。
纵然丝竹连绵,歌舞升平,她也听得见那前朝传来的喊杀声。
太后坐在亭子里,看着锦如玉正值芳华,容色娇艳的脸,轻声道:“你已经为她守孝三年,到如今期满,也该看开了。”
锦如玉朝她微微一笑,摇头道:“我已习惯了。”
本朝最尊荣的七公主锦如玉,生得如珠似玉,受尽帝王宠爱。她对朝中老臣萧流之女,新晋的探花郎,边疆少烈军的将领萧如瑟一见倾心。
她想要的,就一定要得到,哪怕全天下都知道,萧秋瑟和她同是女子。
在萧秋瑟一而再再而三的冷淡拒绝下,她却迎难而上,非要开这个先河。
——凭什么皇兄可以有男宠,而我不可以嫁给一个女子?
为此,她没少和父皇吵闹。后来拗不过她的一哭二闹,父皇不得已才亲自赐婚,以萧家百余口性命为要挟,逼迫萧秋瑟应下圣旨,让锦如玉出嫁萧家。
这对朝臣来说,本该是无上的殊荣和恩赐。
但萧秋瑟并不喜欢她。
在接到成亲圣旨后的当天夜里,萧秋瑟冒着夜色离开京都,以战事吃紧的理由,带领少烈军去往西南一带平定蛮夷之乱。
离成亲的日子尚有半月,帝王连发十道诏书命她回京完婚,萧家派长子萧如烈快马加鞭去往边境带她回京。
最后只传来一个消息,萧秋瑟以身殉国,战死沙场。
那是她们本该成亲的日子。
天子震怒,认定萧秋瑟是故意折辱皇家,萧家上下尽数入狱,受尽酷刑,所幸太后有所劝阻,才留下了萧家百口性命,尚在牢中苟延残喘。
自此之后,锦如玉戴上这朵白花,成为宫中还未丧夫便守寡的未亡人。她深居简出,不闻丝竹,过得寡淡而平静。
先帝去世,长兄继位。他怜悯自己的皇妹为情所困,如今早早做了寡妇,在朝中进宫的秀女里中找了无数个眉眼与萧秋瑟相似的貌美少女,送入她的宫苑。
但都被锦如玉婉言谢绝。
在萧秋瑟战死沙场后的第二年,边疆战事又起,叛军不知从哪里找到了前朝的遗孤,联通敌国卷土来犯。长兄御驾亲征,被叛军将领一刀斩落马下,被部下拼死相救,仓皇逃回朝中,留下病根,苟延残喘。
据说,那叛军首领是个女子,年纪轻轻,常年戴着面具。当时两军交战,长兄与她交手,一剑劈开她的面具,惊愕地发现她的容颜极为美丽,是个跟萧秋瑟长相极为相似的女将军。
也就是这份突如其来的惊愕,让他被那叛军首领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一刀斩落。
叛军一路打着光复前朝的名义,联通敌国势力,拥护着那个自称前朝帝王遗孤的叛军首领,一路势如破竹,如今兵临城下,大凌已朝不保夕。
两人一路朝着后方而去,繁花间冲进来一人,银甲带血,容色仓皇。
边上嫣然垂地的牡丹硕朵被他的衣袍擦过,抖落露珠,宛若泪雨。
传令的兵将顾不得礼数,顾不得尊卑,跪在地上,将手里紧攥的染血手帕递上,神色凄楚:“殿下命我将此物交给太后。”
四周宫人惶惶不安,太后接过手帕,身子晃了晃。锦如玉扶住她,她摇了摇头,深吸了口气,强撑着端庄,语气平和道:“我知道了。”
说罢,她看向锦如玉,慈爱道:“扶我过去坐坐吧。”
亭台里丝竹未停,太后低垂着眼睛,眼里泪光闪动。她挥挥手,宫人走上来,木盘里托着一杯酒盏,里面盛满了清甜的花酿:“只是可恨我没给先帝多生下几个儿子,自你皇兄病重,宫里便再没有其他的人可以担此重任,才让这些叛军有了可乘之机。”
锦如玉的手温热柔软,肌肤细腻。她看着那杯酒,又看向自己的母后,点头轻声道:“孩儿明白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