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您…真的很好(1/3)
正当云起看得正在兴头,田老师那爽朗温悦的慈音,忽然在办公室里响起。
“云起,老师给你找了点好东西,你可以拿着一起看看,说不定…后面写出来的观后感啊,铁定跟你之前所想,大不相同呢!”
急切而欢快的脚步声,也逐渐由远及近。
待田老师走近,云起侧头看她,才看到田老师献宝似的递给她两张打印出来的a4纸。
云起疑惑地接过,触感虽不及素锦纸柔软,却带着一丝热热的暖意。
“田老师,你不会……是刚刚特意去帮我找来打印的吧?”云起诧异地睁大了眼,她没想到田老师居然会这样做,太意外了。
本来不责怪她,让她继续看书,只是“惩罚”她写观后感,就已经让她很感动了。
没想到…没想到,田老师居然还这么细心地去把有关维特这部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以及当时下的作品影响,一起打印了出来。
还这么……不声不响的。
云起不禁鼻头一酸,看向田老师的眸中,眼眶处几缕湿润在齐齐打转,握着纸张的手也不自觉用力。
“哎呀,你这孩子……”
“这没什么啦,老师刚好要去办公室弄点东西,就顺便啦。”
“不要哭呢,你只要好好地写观后感,那就是对老师最大的感谢啦,”
“好不好?”田老师用她特有的温润嗓音哄着云起,就像对自己的小孙女一样。
揉了揉她柔顺的短发,让她继续看书,等会得上课了呢。
云起努力地吸了吸鼻头,尽力让自己克制着这种情绪的显现,因为…她,真怕自己会哭。
她抬眸对上田老师温和慈祥而隐含期待的目光,慢慢展开一个灿烂的笑容,然后郑重地点了点头,说道:“我会的。”
谢谢田老师。
您…真的很好。
见此,田老师唇边的笑意也渐近扩大,点着头回以一笑。
轻柔地拍了拍她的肩,让她加油,便轻步走出办公室。
云起目送她离去,直至田老师的身影消失在六班的转角处,才转回头看向自己手里的a4纸。
只见那两纸上,打印着:
“
1、作品主题
《维特》虽然描述的是一个少年的爱情故事,但是其本质体现的是对封建势力的反抗,这是对歌德所生活的时代的生活本质最真实的反映,同时还体现了狂热突进的时代精神,是德国绝大多数进步青年的心恋体现。
在维特身上体现了歌德的世界观、宗教观、审美观,以及他对德国新兴资产阶级的期望。维特所向往和追求的正是人性的解放和自由。维特最终还是不可避免地定向了悲剧的结局。他的悲剧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同时还是阶级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维特》所描述的绝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悲剧爱情故事,而是深刻地揭露了18世纪德国的封建统治阶级对德国普通阶级人民的压迫和摧残,人们的精神和思想都处于一种压抑的状态,苦闷的内心渴望获得解放,但是又由于自身的软弱性而普遍存在的消极、颓废情绪的生活状态。而维特就是这个时期德国的觉醒青年,他对人生和社会都有着深刻而清醒的认识,对现实的不满和憎恶让他充满了攻击性,但是斗争力量的缺乏又使他感觉力不从心,这种矛盾深深的折磨看他,让他的情绪从激愤、焦虑逐渐转变为忧郁和苦恼,直至最后感到绝望,通过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与这个丑恶腐朽的社会做了彻底的决裂。他的死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他对自己和社会的关系没有认识清楚。《维特》以一种特殊的艺术方式对社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揭示,并对造成这种社会弊病的根源进行了揭露和抨击,是整个时代的痛苦和憧憬的缩影体现。
在爱恋绿蒂的过程中,维特在自己身上看到了作为人性弱点与自我内心不可逾越的纠结。他醒悟“要是人不那么孜孜不倦地驰骋自己的想象力,追忆以往的不幸,而是漠然地看待眼前的境遇,他们的痛苦就会减少。”发现了人人固有的与他人比较着寻求幸福最终失落在自己的妒忌之心中的弱点,直到受尽爱的折磨,维特看尽了一个人生的必然:“人生不过是受苦受难,饮尽杯中酒罢了。”这一系列发现的过程,都是主人公爱中探索自我、探索人性的过程,对自我的重新思考和认识。又一次彰显了作品对于自我和精神的发掘这一主题。
维特之死,是主人公实现自我、升华自我的一个最终途径。维特说“但愿我能够享受到为你去死,为你牺牲的幸福。”维特之死,是对于自我的坚持,对自然性情以及自我挚爱的终极追求。在理性与节制的时代,维特的爱情与理性背道而驰;维特之死,是对理性的一句抗议,也是主人公实现自我的唯一途径。
作品中的“外界”有两重,一是广阔的自然,一是自我难以融入的理性社会。关于自我与外界的关系,歌德认为内心应当回归自然,两者相融合,不是将自我眠灭与违背自然的理性中。在作品的开篇,维特沉浸在村庄优美的自然风光以及人情风物中,怡然自得。然而作为现实中的,文明社会中的人,完全摆脱世俗生活而全然投身于自然怀抱却不现实,维特面对世俗与理智的冲撞,无论在政治事业还是感情生活中都难以融入适应。
作品中另外两个重要人物,阿尔贝特和绿蒂,是理性人的象征,也是不同程度失去自我意识的象征。作者对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