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九章 海盐(求收藏、求推荐)(1/2)
“大人,您的书信!”李锐转身准备回帐,一匹快马驰至营门,马上信使认得李锐,便无需再由营门传递,直接将信交到李锐手中。
看着袁熙的来信,李锐皱起眉头,信中提到今年幽州遭遇旱灾,秋收粮食损失过半,建议李锐就近获取部分粮草,以资军用。
现在正是秋收农忙,就近获取?,无非是让李锐去和百姓争抢粮食,那和山贼有何区别,但话说回来,就算盟军不这么干,远涉河北的曹军必会如此,这真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不仅幽州和并州,冀州近两年也是连遭干旱!”高干听李锐这么一说,生怕要调用并州粮草,嘴皮翘起老高。
“盟主应该知道,辽东在黄河最北端,是严重的少产区,自给自足都困难,三分之一的人靠出海捕渔谋生,要海盐有,要粮,真没有!”公孙度仰头看天,他希望天上能掉粮食。
蹋顿就更不用说,北方人喝水都困难,更别提粮食,李锐心里暗暗骂道,感情你们是奔着混饭吃来的,二十万的外州兵马,近半月来,肚子里装着的,全是幽州百姓的血汗。
董昭见众人只顾排列难处,胸无良策,不犹轻叹。
“公仁兄,何故叹息,有何良策,仅管说来!”李锐敏锐地观察没有错过任何角落,董昭虽不能大用,并不代表拒绝采纳良言。
见表情被人捕捉到,又是堂堂盟主问话,董昭有一万个理由,都无法推却,只好举步到厅中央向李锐拱手:“盟主,我们缺粮,远道而来的曹军更加缺粮,我军刚刚获得全胜,兵力是城中的三倍,此时士气高涨,如若围城,断其粮草,不出二三月,曹军必粮尽而降!”
李锐一拍脑袋,是啊,这么好的计策,自己竟然没想到。
“好计,好计!”众人纷纷点头,围住邺城,不仅可以切断他们的粮道,还能防止曹军出城抢劫河北百姓的秋收粮,一举两得。
“这样,高干将军速领本部人马五万驻扎邺城西面,蹋顿将军引五万轻骑兵绕至城南建营,公孙太守本部人马则移防城东,其余人等留守北面,东西南三个方向以驻守为主,我率主力攻打北门!”李锐站起身来,将一块块令牌按人头分发下去。
“得令!”李锐的安排众人都很满意,高干后面是并州方向,随时可以撤至壶关,公孙度在东面扎营,亦可回师辽东,唯独乌桓王踏顿最为吃亏,但他率领的是轻骑兵,一有情况,跑路最快。
众将领完将令马上回营实施,李锐面对人去楼空的大帐,有些担忧,他感觉麾下虽有数十万之众,而这帮人,并不能效以死命,打了胜仗,大家欢喜合作,一旦要是吃了败仗,不知道会是什么情况。
此时赵云、貂蝉、张南、焦触纷纷入帐,这些人现在算得上是亲信,攻坚战也只能靠他们来打。
“子龙,你将各州留守主寨的人马收编一下,组成攻城部队,统一调配!”李锐觉得,该是重用赵云的时候了,从上一次战役的表现来看,他不仅武艺超群,还俱备临场指挥,随机应变的能力,这是一个优秀指挥官必备的条件。
“遵命!”
“蝉儿,你负责保护和指挥石车方阵,现在加上新打造的几辆,加起来十辆了吧,千万不要让敌军给破坏罗,这可是攻城神器,一旦有失,唯你是问!”李锐看着貂蝉,这可是三国第一美女将军,不仅能靠武艺杀人,还能靠美色夺命。
“貂蝉明白!”
“张南、焦触,你等各率一支骑兵做为接应,只要敌人敢冲出城门,立即向其发动突击,歼灭一切敢于冲出北门之曹兵!”李锐语气坚定,现在谁都靠不住,只能靠他们四个奋勇杀敌,相互配合,才能稳住局面。
“末将遵命!”
“你是新来的护卫?”四人走后,李锐见有一名武士被留将下来。
自从赵云出任先锋将军后,身边便失去护卫,李锐毫无安全感可言,于是委托赵云遍寻军中善武之人充实卫队,听说这名年轻后生是河北人,穷苦人家出身,没有过坏的覆历,李锐也想借机了解一下。
“是的,大人!”年轻人十七八岁,似乎有些营养不良,高廋的身材,倒也算挺拨。
“姓名?”
“小人姓史名阿,自幼习武,可保大人安全!”史阿见李锐的双眼弃满怀疑,他想证明自己的实力,却又不敢随意放肆。
“嗯,我相信你,这样,跟我去趟辽东军营地!”李锐笑着点点头,他自然信得过赵云的眼光,只是这个小兄弟怕是初出江湖,不善于人情世故,要不然凭着一身武艺,腰间怎么穷得只是憋着把木剑。
公孙度的大帐在拆除中,他们正准备移营东门。
“行动不慢啊,公孙兄!”李锐望着来来往往的辽东兵丁。
“盟主来了,这边请!”公孙度指着一处尚未搬挪的士兵营帐。
“你方才在帅帐说,辽东不缺海盐,我是不是听错了?”李锐是特意过来求证这件事情,要知道,海盐在北方不算什么,但对中原和南方百姓来说,那可是奢侈品,公孙家找不到销路是因为河北一直被袁绍把控,中间又隔着只管打仗不做买卖的公孙瓒,这才导致辽东经济一直上不去。
“渔民们每次出海,都会将水产铺在石基上暴晒,然后烘成干货储存,久而久之石基之下,便垒成厚厚的盐层,达到一定的厚度,他们便觉碍事,只好把海盐屯积起来,像这样的盐堆在辽东沿岸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