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展示未来的德国馆新书短篇梦想充电站求投资、求包养(1/2)
第二天,孙教授一行在常主任的陪同下参观德国馆。
在前往的路上,常主任说
“历届世博会都被视为展现高新技术和展示人类未来的舞台,沪上世博会亦如是。
在世博会众多场馆里,你都可以领略到改变世界的技术力和人类不平凡的想象力。
由此你的心底会撞击出对几十年后人类生活的美好幢景。
一般来说,在一个展馆参观的时间大约仅有十几分钟,最长也不到半小时。
但是在德国馆,我们可能逗留的时间却可能比较长。
这是为什么呢?”
常主任笑眯眯地看着几位客人。
孙教授有意识地扫视了一下几个弟子,意思是你们谁能回答?
王立志同学答道“这是因为,这里的高新技术令人震撼,使人们兴趣盎然;这是因为,这里展示着人类的未来!”
常主任点点头道“嗯!是这样子的!专家们说啊,德国馆的场馆建设引领未来20年建筑革命呢!”
说话间,已经到了德国馆前面。
沈笑夫第一次看到德国馆就有一种新鲜感建筑造型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几何多面体,在建筑设计上给人一种轻盈到几近飘逸的感觉,外观如同一个空间体雕塑。外墙包裹着透明的银色发光建筑膜。
在世博会众多展馆中可谓独创一格。
沈笑夫仔细观看这座悬浮式建筑,回想起之前网上报道的展馆内容及以前了解的有关情况,不由得对头重脚轻、变形剧烈、连成整体却轻盈稳固的德国馆建筑更加刮目相看。
孙教授这时候说“沪上世博会开展以来,有人不止一次对我说沪上世博会的德国馆引领未来20年建筑革命。起初我对这一评价不以为然,现在亲眼所见,才觉得这句话并不过分。”
常主任安排的解说员道“德国馆是参加沪上世博会最大的展馆之一,面积约6000平方米。沪上世博会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世界博览会,德国馆是德国参加世博会以来最大的展馆。”
孙教授和一帮弟子露出惊讶之色“这么多最啊?!”
解说员微笑着道
“说德国馆建筑引领未来20年建筑革命,体现在展馆规划、设计的先进理念和建材使用的‘可持续’技术以及‘生态建筑’的发展方向。
德国馆的建设采用了37岁的德国建筑师魏悉理的方案。
三年前,这位年轻人以‘和谐都市’的设计理念从25个德国国内竞标方案中胜出,这是他在亚洲所作的第一个项目。
z字形展厅、圆形剧场、倒t字形辅助用房,整个场馆造型轻盈,流线组织合理,空间上相互穿插并与景观造坡相配合,整个建筑宛若飘落于绿地的白云,极富创意。”
孙教授一行一边听着解说,一边参观,不由自主地点头夸赞。
确实巧夺天工,别树一帜!
解说员接着说
“魏悉理在向新闻媒体介绍设计思想时说,未来建筑除了注重人居,大发展方向将是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所以德国馆大到钢桩、钢结构,小到工作人员的服装都属于可回收资源。
‘和谐都市’是英文和y的组合,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科技和自然间的平衡。”
这时候,沈笑夫随同大家沿着坡道漫步,一边是城市空间,另一边就是大自然。
沈笑夫觉得,这样的空间安排,是体现今后的生活即便在城市中,也能享受绿色带来的惬意。
解说员继续说
“很多高科技设备被隐形化,埋在地下或墙体中,并不影响景致的美观。
例如,微型的太阳能板被植入窗户,却不碍视野,提供德国馆5%的供电……
这些都是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以生态、环保为使命的未来建筑的趋势。
如同我国园林哲学中所避讳的‘一览无遗’,在场馆的设计中还运用了不规则的线条延伸(坡道、天花板)来勾连不同区域和气氛
有时是豁然开朗的大空间,有时是精巧的小屋,移步换景大大增添了视觉乐趣。”
忽然,常主任问道“我刚才看到德国馆的屋顶设计成为大伞状,这样子是不是既挡住了太阳的热量,也可以避雨?”
解说员笑着答道“魏悉里说,这一设计灵感来自华国姑娘喜欢在夏天打伞遮阳。”
孙教授问“左右建筑的回廊是不是让游客休息的?”
解说员道“左右建筑部分之间是一个回廊似的公共空间,为不愿意排长队的游客提供了一个可以驻足观赏建筑和参与节目互动的地方。”
苏教授点头道“考虑的很周到、很人性化!”
常主任道“节能是衡量未来建筑品质的重要指标。好像德国馆通过特殊材料的使用来实现低碳建筑降低能耗的‘减’和环保能源的‘增’吧?”
解说员说
“为了降低能耗,德国馆使用了特殊材质制成的节能网膜,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半透明网膜,这种发着银光的薄膜既通透明亮,又可以挡风遮雨。
展馆通过这层透明薄膜在不同的时候和天气情况下变换出不同形象,时而像未经雕琢的水晶,时而透视出馆内的景象。
白天可以反射紫外线和热量,夜间犹如‘灯罩’,使德国馆整体散发出白色温润的亮光。
这种薄膜可以隔绝80的热量,在夏日炎炎天气,德国馆单凭借网膜就可以抵御沪上长时间的光照对场馆的侵袭,人们在馆内参观时仍可以享受到阴凉和舒适。
世博会后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