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2.第902章 酒后真言(1/2)
给在座的众人倒上酒后,年长货郎以水代酒敬了大家一杯,也算是感谢张老憨肯让他们借宿。
“好酒,我还从没有喝过这口感如此醇厚的酒!”一杯酒下肚后,现场的几个中年人纷纷流露出回味无穷的神色,对所喝的酒水是赞不绝口。
“大家喜欢就好。”年长货郎笑着放下手里的盛着凉白开的水杯,向张老憨等人说道,“大家随意,今天不醉无归。”
“那就多谢老弟的盛情款待了。”一名瘦高个中年人闻言,笑着向众人说道,“来,大家敬老弟一杯。”
听闻此言,张老憨等人再度举起酒杯敬向了年长货郎,双方皆一饮而尽,随后谈笑风生,天南地北地先聊着。
在这几个中年人中那名瘦高个中年人最为健谈,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建宁城的福建行都司衙门里当门卒,所以也算见识过市面,在村里也算是能言善道了,主要是他陪着李云天在聊。
“老弟,想当年都司老爷给老太太过七十寿辰的时候曾经赏了我们一坛好酒,不过味道比起你这坛可就差远了,如果能把它放到江南去卖的话绝对能赚大钱。”酒过三巡,擦过五味后,满脸通红的瘦高个中年人一口酒气地向年长货郎说道。
“我那远方亲戚也正有此意,不过他在那边没什么熟人,要想把酒卖过去可不容易。”年长货郎点了点头,随后语峰一转问道,“老哥,你们村里怎么这么多当兵的,是不是有人当地犯下了什么大案,要是果真如此的话我们就往回走,万一遇上什么歹人可就麻烦了。”
“不碍事,你放心大胆地往前走,我们这里并没有什么歹人,只不过是村里发生了一起命案而已,卫里的老爷们不放心派人前来巡视。”瘦高个中年人向年长货郎摆了摆手,不以为意地说道。
“命案?”年长货郎给瘦高个中年人倒了一杯酒,一脸不解地问道,“谁敢在你们军户这里惹事?”
年长货郎之所以会有这个疑问,跟大明卫所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换做一句通俗的话而言,卫所所辖下的军户既是百姓同时也有着军籍,可谓是预备军人。
在一个军户村落惹事可绝对不是什么明智之举,通常各个军户家里都会备有武器,一不小心就会被村里的年轻人围殴。
可以说,卫所制度是明朝非常重要独特的军事组织管理体制,它既是一种军事制度同时也是一种行政体系。
明朝的卫所制度来自唐代的府兵制、宋代的更戍法、汉代的屯田制以及秦汉以来的军户世袭制,同时又糅合元朝的军事职官制度并加以改造而成的一种全新的体系。
卫所制度最早出现于元至正二十年,明太祖称吴王后鉴于当时军队的编制比较混乱,于是决定“立部伍法”,规定:“其核诸将所部,有兵五千者为指挥,满千者为千户,百人为百户,五十人为总旗”。
法令中有关指挥、千、百户、总小旗所辖军数的规定,成为有明一代卫所的基本建制,这就是后世人所称为“甲辰整编”,拉开了大明卫所制存在三百多年的帷幕。
值得一提的是,卫所中的军户以家庭为服役的基本单位,一个军户之家出一正军,其余男丁为军余属正军的后备人员,一旦正军亡故或年老、逃故等项开除之后余丁应继正军替役。
如果卫所中的军户因故没有成丁应替入役,则需要到其所对应的卫所军户去清勾贴军户的成丁应役。
为了确保军户补役顺利进行明廷对军户户籍管理相当严格,明代不同的军户有不相同的军黄册,一类是由都司卫所所编写的卫所军户的户籍文册,另一类是由府州县来编写的册籍,二者各有职掌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各卫所编制逃军图册依据的是自己所掌握的卫所军户册籍,府州县所造军户文册则属于州县军户册籍,二者既有明显的分工,又相互联系。
众所周知,大明卫所制度的经济基础是明太祖创立的屯田制度,屯田之制由来已久,尤其是军屯,是国家缓解戍守与军费供给矛盾所采取的一种有效办法。
洪武二十五年二月,明太祖“命天下卫所军卒,自今以十之七屯种,十之三城守,务尽力开垦,以足军食”,这便是著名的“屯七守三”的则例。
明太祖初衷是好的,想要实行兵农合一的制度,在明初国家战乱不休急需军事人员物资的情况下,卫所制最大程度的调动了人员和物资,解决了明太祖手头的难题,在当时看来确实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
鉴于卫所制度成功地解决了当时困扰明太祖的难题,明太祖曾自豪地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为了能确保军户保持战斗力,卫所里每年都要组织军户们军事训练,虽然现在这种军事训练逐渐流于形式,但比起普通的百姓而言还是强上许多,因此很少有人感到军户所在的村庄里面闹事。
“老弟有所不知,前一段时间忠武王不是率军攻下了倭寇盘踞的小琉球岛,为了使得倭寇无法在岛上立足,朝廷发布了告示征召江浙一带的民户和军户移居小琉球岛,我们村里有人想要去小琉球岛,可是欠了一笔外债没还债主不让走,双方于是打了起来。”
瘦高个中年人闻言打了一个酒嗝,醉眼迷离地向年长货郎伸出了五个指头,“总共死了五个人,连建宁城里的行都司衙门都惊动了。”
“欠债还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怎么会打起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