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发家致富(2/3)
农产品。一些养螃蟹的人今年特别高兴。螃蟹的价钱可不便宜,而且江南人就好这一口,所以根本不愁卖。
有些脑子灵活的农民还在技术员的指导下,承包了池塘,做了养殖的活计。这些鱼现在都长大了,江南人都好河鲜,所以这又将是一笔额外的收入。
发家致富,好像一下子就在眼前了。这些百姓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们穷了几代人,怎么到了左弗这里,就几个月的光景他们就能过上好日子了?
要知道以往他们很少有余钱的,打上来的粮食要交给官府一大部分,剩下那点也只是勉强糊口,还得挖野菜一起吃才能度过。
后来朝廷推广高产粮,一年口粮倒是够了,但也仅仅只是如此了。
官府征粮太多了,根本就没按照国朝规定的去征粮,盘剥这样的事都不能算稀奇事,不盘剥的才叫稀奇呢。
而这回,左弗提出了征税改革,农业税简化并降低了征收比例,加大了商税的征收后,又在她的铁血统治下,应府的风气大改,没人敢触这霉头,再加上这多技术扶持,生活质量的改变自然是很明显的。
各官道,乡间路上都是一副喜气洋洋的场景。这些农民虽然大字不识一个,可算漳本事却不差。
不少人都算了一笔账,留下自家要吃的粮食,将这些农产品都卖掉,起码能收个十两银子回来,这搁在以前那都是不敢想的事。
而那些田地少的人这回更是开心。因着田少,所以他们不得不将自己的目光从田上移开,去做别的事。
周老庄这回就走了狗屎运了。
他虽是自耕农,可父母留给他的财产并不多。父母去后,三个兄弟便分家,最后分到他手里也只有两亩三分地。
而他那婆娘又实在争气,一口气给他生了六个儿子,愣是一个闺女都不带给的。这下可好,那日子是越过越艰难,家里种田带娃的事都交给婆娘后,他便去城里打苦工,勉强挣扎了好几年后,老大老二能出力了,日子才稍稍好点,不然全家都要饿死了。
而这些年灾人祸不断的,也得亏左大人弄出了杂交水稻,粮食价格稳定了下来,几个儿子也长大,进城务工后这才过上了几安生日子。
可这所谓的安生日子也只是混个温饱罢了。这回左大人亲自来走访,将政策一条条压下来,他与几个儿子因着在城里打工,见识比村人要多些,而家里也着实没田来折腾,所以他干脆咬咬牙,狠狠心,将这些年积攒下来的十来两银子都拿了出来,去承包了几亩水塘。
一亩水塘的承包租金是二两银,他这十两银撑死了也只能承包四亩。鱼苗虽然可以免费领,可鱼食,防止鱼生病的药物却要自己花钱买的。
为了解决农民的困境,各州县也提供贷款。但是前来贷款的农民却并不多。
大明这些官长年的骚操作已经将公信力降到了很低的程度,哪怕官府背书却也无农民敢去贷这钱。生怕他们拿着上面的政策光明正大的来压迫他们,收高利息。
虽然左大人是靠谱的,可左大人也不是神仙,总不可能一直盯着这些官吧?
那些亲卫与顾问老爷们不知什么时候就走了,等他们一走,那些官吏必然原形毕露,再行压榨之事,所以这钱周老庄也不敢借。
不过他到底还是见过点世面的人,对于常州百姓致富的事也听过一点,所以他咬咬牙,豁出了老脸,求爹爹告奶奶的,又跟自己兄弟以及其他亲戚借零,凑足了三十两银子,一下口子承包了十亩水塘,在技术顾问的指导下,采取了混养和密养等养殖手段,养上了鲢,鳙,草鱼,团头鲂,青鱼,鲫鱼,螺等。
将这些鱼混养在一个池塘里,不但可以增加池塘单位面积的放养量,还能充分利用池塘中的各种饲料资源,产生互利关系。
如此操作下,待收获时,每亩收货量可达千斤,而每斤的售价,哪怕是贱卖也能卖到8-10文一斤。
像青鱼这些价格更是高得厉害,所以周老庄自己在心里盘算了下,不管鱼的种类,统一都按10文一斤算得话,自己这回收获的1万多斤鱼起码能卖出百两银子!
扣除各类成本后,自己起码还有70两的纯利!
什么叫一夜暴富?
这就是了!
所以周老庄现在走路都带着风,他花了一点钱跟村人买了几个桶,又雇了车,捞了五百斤鱼出来,到官府衙门那儿去卖掉。
官府衙门收购都是有定额的,一旦收够了就不收了。按理这样,应该多捞点去才是。可周老庄心里盘算得清楚,卖给官府虽方便,可钱却不多。
自己从技术顾问那还学了轮捕轮放,育苗等技术,自己那池塘是池塘,其实都是引了活水的,所以也不怕鱼死掉。自己在城里务工这多年,总也认识几个人,所以他想先试着自己去推销下。
而且自己还能跑应去。那儿的人有钱,需求大,自己的鱼儿都长得这么好,不愁卖的。
再不济,他还能零卖呢!反正有六个儿子,劳力多得是!
就这样,周老庄与几个儿子推着车一路步行往衙门走去。这条路他不知走过多少遍了,可以前踏上去县城的路心情总是沉重,从来没有一次像今日这般愉快,货物虽重,可脚上却充满力量,这路走得竟是如此轻快,如此高兴。
一路上,不少熟悉的乡民都投来了羡慕的眼光。
他们没有承包池塘,只是在自家水田里放养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