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谢谢你把场面搞得这么大(1/1)
“唐高宗征伐高句丽。
唐军计划,先攻下百济,去其外援,然后再灭高句丽。
百济势弱战败,国王及太子被俘,唐朝在其地置熊津等五个都督府。
郎将刘仁愿,镇守百济府城。
百济却趁唐军进攻高句丽之机,暗中派人前往倭国,迎回故王子扶余丰,立其为国王。
倭国亦欲乘朝鲜半岛三国大乱之机,保住在高丽半岛上的势力,缓和国内的政治危机,遂派阿昙比罗夫率倭军护送扶余丰回到百济。
两国联手兵困百济,刘仁愿部有被围歼之险,便向朝廷请救。
唐朝派兵前往救援,但是,援军统帅熊津都督王文度,却在渡海时意外死亡,唐军一时群龙无首。
唐高宗才诏令,正受排挤打击的刘仁轨,为检校带方州刺史,领王文度部众,从近道征发新罗兵,以救援刘仁愿。
当时,刘仁轨的部队水师只有7000人,而倭国水师有27000多人,敌众我寡。
可刘仁轨毫不畏惧,率水师抵达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只有170余艘战船的唐军,与倭国军队千余艘舰船对峙。
倭军占据绝对优势。敌强我弱,刘仁轨临危不乱,小心应战。
当他发现倭军舰船拥挤在一起时,采取火攻,将倭军舰船烧成一片狼藉。
一个回合下来,倭军便败退了。刘仁轨并没有追击,而是摆下阵势,严阵以待。
日军诸将计议,只要充分利用他们船多势众,一拥而上,全力进攻,便一定能迫使唐军后撤,然后再乘胜追击……
不过,此战倭军再败。
此后,唐、倭水师又数次交战,但倭军每战皆败,倭水师被全歼。
倭国水师惨败的消息传至周留城,守城的百济王子率军投降,百济自此彻底灭亡。
倭国陆军赶忙从周留城及其他地区撤退回本国。
《新唐书》记载:唐军四战皆克,焚四百船,海水为丹。
白江口一战后,倭国被打得胆颤心寒,不敢再对大唐有丝毫不敬。
倭国并长期派遣遣唐使,向大唐学习,对华夏保持仰慕姿态,直到元征日失败,才又开始逐渐放肆起来……”
陈凌霄看完刘仁轨的介绍后,当即决定招揽刘仁轨。
可以说,此将是这次大战的绝佳人选,为惊涛群岛量身定做。
3000系统币虽然贵,但贵有贵的道理。
陈凌霄马上交纳了3000系统币,招揽刘仁轨。
嗖!
一道光柱投递到大殿中,显化出一人来。
确切的说是一位60来岁的老者,精神矍铄,其蓄着胡子,看上去颇为儒雅,双眸闪烁着智慧之光。
此人正是大唐宰相、第一水师名将、文武全才——刘仁轨!
“仁轨拜见主公!”刘仁轨恭敬行礼。
陈凌霄笑着上前扶起刘仁轨,道:“正则,不必多礼!”丫鬟翻身记
……
翌日清晨,天空阴沉沉的,恍若蒙上了一块黑布,朝阳的光辉无法刺透,极其压抑。
此刻,武安城外大地震动,隆隆作响,尘土漫天飞扬。
只见一支足有三万人的大军,浩浩荡荡开来,气势汹汹。
“姚”字大旗,“柯”、“马”帅旗,迎风猎猎。
这支军队正是从蓝山郡城开来,由柯荣、马默山率领的大军。
马默山看着不远处武安城城头,嘴角微翘,流露出残忍的笑容。
同一时刻,武安城内的百姓们都被这可怕的声响惊醒。
“一定是大都督的大军来了!”
“恳请老天爷,一定要保佑城主大人守住武安城!”
百姓们纷纷向苍天跪拜而下,不断叩首祈祷。
他们的生死荣辱,已经与武安城完全绑在了一起。
“武安儿郎们,随我一起上城头抗击敌寇,武安城是我们的家园,绝不容许敌寇践踏!”
那些还没有参军的青壮们,则纷纷握起锄头、镰刀等武器,发自内心的大吼道。
不得不说,陈凌霄已经将武安民心,紧紧抓在手中。
很快聚集了上千青壮,向着城头涌去。
正站在城头上指挥的郭嘉,看到涌来的青壮们,暗自点了点头。
……
姚振年大军到达武安城后,一分为二。
1万5千人由马默山率领,进攻北城门;
另1万5千人则由柯荣率领,进攻南城门。
他们的目标很明确:
南北夹击,让武安守军首尾无法兼顾。
北城门外。
马默山望向两百丈外的城头方向,冷喝道:
“陈凌霄狗贼,若不想武安城生灵涂炭,你就乖乖开城投降!”
两百丈是最安全的距离,即便武安城神射手再厉害,也不可能射到这里。
“马默山,休得侮辱我家主公!你若再口出狂言,生擒你后,定将你再沉粪坑!”郭嘉沉声道。
马默山闻言,怒火熊熊,前次来武安被浸粪坑,是他这一生也无法抹去的奇耻大辱!
他满脸狰狞,抽出佩剑,遥指武安城,大喝道:
“所有士卒听令:
今日攻入武安城,抢夺到的所有财物,全归尔等个人所有;
劫掠到的女人,也任由尔等享用;
谁若诛杀陈凌霄,赏5000金币。
给本帅全军出击!!!”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