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我靠嘴炮刷副本[快穿]》

520言情小说网(520yq.cc)

首页 >> 我靠嘴炮刷副本[快穿] () >> 民国之写文(35)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520yq.cc/195689/

民国之写文(35)(2/3)

女生算得上华夏最顶尖的那一波精英家庭出生的女性了,本身的见识就不比男生差多少,只不过之前一直没有她们展示的场合罢了。

乐景没想到王朝崛起在学生们中间那么受欢迎。

不过仔细想想也是合情合理的。

现代时,他的女同学们大都喜欢看言情,而男同学们则是喜欢看起点流的爽文。放在百年前的民国也是这样。毕竟比起费脑子的严肃文学,自然还是轻松爽快的更受十几岁的年轻人欢迎,

乐景觉得这种时候就需要他这个作者来进行一些前情提要了。

前几集的王朝崛起我们讲到,徐望穆串联了附近几个乡几万名百姓,组织他们一起开垦荒地、修筑水渠、上山打猎,并且携裹民意几万流民造反了解一下威逼县官和当地富户放粮赈灾,然后依照按劳分配原则给百姓分配食物。虽然食物很少,很多人更是天天饿着肚子,但是起码每天都能保证有几口吃的,且干旱的田地也有了浇灌的水,种下去的菜也冒出了青芽,所以慢慢百姓们心里便有了盼头,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秩序。

可是徐望穆知道这一切都只是暂时的,附近山上可以吃的野菜和动物是有限的,这几日来上山打猎的青壮带回来的猎物已经越来越少了,他需要重新寻找一个获取食物的渠道。

也就是在这种时候,起点爽文里永远的送装备大队长,我们的炮灰野胡大军就登场了野胡是格列佛游记里作者对一种类人生物的称呼,这里乐景恶趣味地用这个词来形容敌军。

面对眼前热火朝天的讨论,作者乐景携大纲强势插入了谈话:“天阳城现在正是人心惶惶之际,徐望穆现在站出来可以轻易收拢民心,夺取一城作为最初的根据地。”

男同桌就问了:“那野胡呢徐望穆该怎么样才能击退几万野胡大军”

乐景诚实的说:“这几万人马里还包括负责后勤的民夫,实际能战斗的可能也就不到一万人,击退不难。”

下一刻无数道求知若渴的目光就看向了乐景,“这么说来你有办法”

“快说快说”

“别卖关子了”

乐景清了清嗓子,光棍地摊了摊手,“我又不是作者,我怎么知道”

对于某厚颜无耻的作者,迎接他的只有来自人民群众的愤怒铁拳。不过乐景也凭借着对王朝崛起后期剧情走向的“精准解读”成功在高二1班收获了好人缘,人送外号“乐半仙”。

周一的第一节课就是国文课。

教乐景他们班国文课的是一位女先生,年纪大约三十上下,性格古板严肃,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严师,同学们都对她很是敬畏,背地里都喊她为“母老虎”。

每天上课前,按照惯例她都会抽学生背诵昨日学过的课文,如果学生没有背出来是要被她打手心的,即便对于女学生也毫不手软,就有女学生曾经被她打哭过。

所以她一进门,班里的学生们就连呼吸都下意识放轻许多,乐景的同桌,一个叫做丁晖的男生就紧张地开始了不出声的默背。

女先生站到讲台上,严肃的目光在台下众生的身上缓缓扫过,却没有开始惯例的抽查课文的背诵情况,而是突然开口问了学生们一个奇怪的问题:“在座的女生们,近日可曾看过由守夜人先生撰写,白芍药等先生演绎的话剧名妓回忆录”

名妓回忆录这么有名的话剧在座的不少人当然看过,就算没有看过的人也听说过这部话剧,虽然女先生称呼妓女演员们为先生有些奇怪,但当下还是有不少女生点头应答。

然后女先生又问道:“那么,你们又有多少人读过原著”

这下点头的女学生只有三两个了。

女先生便随意点了一个人,“曹婉莹,你来给大家说说名妓回忆录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名叫曹婉莹的少女紧张地满脸透红,结结巴巴地开口道:“讲了,讲了”

女先生用从未有过的和蔼目光看着她 ,温柔说道:“好孩子,别急,慢慢说。”

难得被女先生如此和声细语地说话,曹婉莹受宠若惊之下奇迹般恢复了镇定,开始口齿清晰的把白茉莉的故事娓娓道来。

女先生听完后却不叫她坐下,反而又问了她一个问题:“你觉得,白茉莉为什么会选择投湖自杀呢”

有关这点里有讲过,所以曹婉莹对答如流:“为了自由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想要自己选择自己的死法。”

“自由啊”女先生阖眸叹笑出声,神情说不出的怅惘,她用抑扬顿挫的好听韵调轻轻念道:“吾辈爱自由,勉励自由一杯酒。男女平权天赋就,岂甘居牛后愿奋然自拔,一洗从前羞耻垢。愿安作同俦,恢复江山劳素手。旧习最堪羞,女子竟同牛马偶。曙光新放文明侯,独去占头筹。愿奴隶根除,智识学问历练就。责任上肩头,国民女杰期无负。”

鸦雀无声的课堂上空飘荡着女先生清越的念诗声,她负手傲然而立在清晨的阳光里,古板的面容无比鲜活生动,微阖的双眸酝酿着耀眼的光华。这一刻,她耀眼得让人无法直视。

没有人说话,也许是女先生积威甚重,也许他们都被这首诗歌摄取了心魂,没有人跑神,他们都默默地注视着讲台上念诗的女先生,使这一幕增添许多神圣的意味。

女先生睁开眼,问还在笔直站立的曹婉莹,柔声问道:“你可知道我刚才念的这首诗是何人所作”

曹婉莹怯怯摇了摇头。

女先生

状态提示: 民国之写文(35)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