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开源之道(1/2)
按照朱厚照的部署。王鏊、许进等人奔赴应天府下辖各县开始清理冗员。
大明对于各级官府官员、吏役的数量都是有明文规定的。
以应天府上元县为例,该县有知县一员、县丞一员、主簿一员、典史一员,这四位是正了八经的官员。还有儒学教授一员、训导六员;阴阳学正术一员;医学正科一员;司狱司司狱一员,司吏十四名、典吏二十六名,等等。
当然了,知县自身招募的人员由其本人负责发放工钱,如师爷、幕僚等人员。
对于这些冗员,朱厚照并不想采取一刀切,直接清退这么简单粗暴的解决方式。这些人也是需要生活,也是要养家糊口的。
将他们辞退,的确是可以减轻官府的财政支出。但是又会引发新的社会矛盾,这些人突然失去了生活来源,必然对官府、对朝廷心生不满,极容易将他们推到朝廷的对立面。无形中为朝廷树立了敌人。
也许一个、两个、十个、二十个小吏不足为虑。可是这一个个小吏聚在一起,再与其他仇视朝廷的势力相勾结,那就会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所以,朱厚照只是让王鏊等人清查县衙吏役情况,分出编制内人员以及超编人员。至于对这些超编人员如何处理,待全部清查完毕之后,再做打算。
王鏊负责上元县、许进负责江宁县、梁储负责句容县、李昆负责溧阳县、王守仁负责溧水县、张天瑞负责高淳县、刘忠负责江浦县、刘春负责**县。
八个人带着若干侍卫,拿着朱厚照的文书奔赴各自的战场。
至于应天府府衙的冗员问题,朱厚照让武雄自行处理,最后给他一个结果。
武雄自打被朱厚照抓住把柄后,变得非常顺从。这也是朱厚照想要看到的。
这一次让武雄自己处理,也是想看一看武雄的忠诚度。
当然了,朱厚照也让钟虎挑选了几个人暗中观察着武雄的一举一动。
朱厚照之所以部署此事,并没有亲自处理,是因为他还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为下一步的涨工钱储备银两。
涨工钱可不是动动嘴那么简单。除了定员之外,按期确保足额发放,尤为关键。而要确保按期足额发放,必须有足够的银两储备,否则只能是一句空谈。成为大家的笑柄。
虽然经过清理冤假错案,从这帮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地主豪绅那里获得了大量的银两、房产、良田。可是毕竟是有限的。
要想将工钱能够长期发放下去,必须有赚取银两的渠道。
朱厚照翻看此次取得的房产、良田清册,灵机一动,有了赚钱的思路。
江南作为鱼米之乡,经济发达,富甲一方。可是,贫富差距很大。有钱的,坐拥金山银山。穷苦百姓饥一顿饱一顿,有时连饭都吃不上。
这也是应天府人口逐年下降的原因之一。当然了,有很多居无定所的流民,没有被统计。
无家可归的流民自然不能算作是常住人口。官府更是无法进行统计。
流民自然也不会主动去找官府,躲着还来不及呢。
仅靠官府的税赋,远远达不到调解各阶层收入的目的。
劫富济贫虽然能够起到这个作用,可惜那是江湖大侠们应该做的。
朱厚照就谋划出了另外一条调解收入的途径。那就是通过做生意赚取那些富人的钱,来贴补穷人。
而要把买卖做好,不仅有好的项目,关键还得有好的人才。而清理出来的那些吏役,无疑是最佳人选。
在王鏊、许进等人奔赴各地清查各县冗员之时,朱厚照就在南京城开始布局商业。
在清理的诸多房产中,有一座酒楼引起了朱厚照的注意。
这座酒楼名叫“美膳楼”,位于中正街的东头。按理说,中正街也流量很大,生意应该是非常好的。
可是魏国公府后来在中正街的西头开立一家酒楼,名叫“有朋居”。自打开业,几乎是天天爆满。一些美膳楼的老主顾也都前往有朋居吃饭。这使得美膳楼的生意越来越差,每况愈下。
酒楼老板因为欠了别人魏国公府家奴的钱,就将这个酒楼转让给了魏国公府的这位家奴。
这位家奴哪敢与魏国公府的酒楼抢生意呀。只能是维持着。
这次清理冤假错案,这名家奴也牵连其中,就拿这座不赚钱的酒楼赎罪。在他看来,反正也是不赚钱的买卖,拿来赎罪是再好不过了。要比拿真金白银好多了。
也许在别人眼中,这座酒楼就是一个鸡肋。拿着没什么用,放弃又十分可惜。
但是朱厚照却不这么认为。作为一名来自现代的美食家,对于餐饮那绝对是有一套的。他有信心让这座美膳楼成为一个下金蛋的母鸡。
说干就干。朱厚照带着刘瑾、王钦等人实地查看了美膳楼。
美膳楼的位置非常好,位于南京商业区与皇城、南京六部等衙门的交界处。而魏国公府的有朋居绝对比不上美膳楼的位置。
这其中的原因,朱厚照自然是知道的。
魏国公一脉镇守南京这么多年,谁敢与魏国公府抢生意,那是活得不耐烦了。
除了这一点,有朋居的厨师那可是在南京首屈一指的。这也是有朋居生意火爆的一个重要原因。
朱厚照要想让美膳楼打败有朋居,自身作为其靠山,这只能是解决对方以势压人,或者对方利用不正当手段对付美膳楼。
要想生意好,还得靠菜品,靠服务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