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只想重温你那一份爱(1/3)
“这玩意……比不死鸟给力啊……”“而且歼击14也比美国人的f14强!”
和美军舰载机部队一同进行先期对岸攻击的自然就是中华统一战线第160战术机大队的歼击14,性能完全碾压f14的这种新式战术机第一批出击的两个小队全部都采用了120发ergr的最大载弹量,射程可达220公里的ergr因为体积的关系并没有采用不死鸟的那种散布弹头,而是使用了单发高爆弹头,但是来自于异世界的技术使得这种107毫米弹径,加装了增程设备之后单发重量也只有26公斤的火箭弹仅仅凭借一枚比小拇指盖还要小得多的引导头便可以使其成为一件远程制导兵器,虽然单发的爆破杀伤范围比不上不死鸟的散布弹头,但是作为制导武器却是远胜不死鸟,加之其威力极其惊人,以至于受到160战术机大队掩护的苏军卫士将之当成了舰炮——当然,比起战列舰主炮的威力自然是远远不如,但是这次为了掩护路上部队而专门使用的高爆弹头的威力确实足以媲美203毫米舰炮,要不是亲眼所见,就连发射了这些专用高爆ergr的第160战术机大队的卫士们也没有想到自己爱机背着的竟然是如此强大的武器——5月份才开始正式装备的歼击14这还是第一次使用这种弹头的ergr。
有了如此大威力武器的支援,中华统一战线的登陆部队的速度自然会比美军快,虽然美军的登陆舰队凭借着老牌海军强国的底子出发的比统一战线的早,但是其舰载机部队的f14对岸清扫的效率却远远比不上中华统一战线的歼击14。首轮八个小队的f14打出的192枚不死鸟确实气势惊人,但是却也只能打出这么一轮而已,紧接着就要返航补给,身形巨大的f14秉承美军一向的作战思路根本没有投入近战的意思;但是中华统一战线那两个小队的歼击14却是能够在f14发射出全部6枚不死鸟的时间之内发射出16枚ergr,装载量达到120枚的火箭弹除了射程和杀伤范围之外全部都和其载机一样远胜不死鸟,巨大的装载量更是使得歼击14拥有凌驾于f14之上的持续作战能力,在第一批的两个歼击14小队用完ergr返航之时,在海上迎上了美军第三批的八只f14小队,而第二批出发的两个歼击14小队已经在第一批两个小队的基础上留下一个小队将海岸上残余的三两只beta彻底杀绝,掩护登陆舰登岸,而另一个小队则是朝着内陆挺进,去给陆上部队提供掩护——当然,不出所料的是以掩护留在地面上的太平洋第13军的第6战术机联队为主,给与开始分兵因对路上部队的beta予以痛击。
凭借着两批歼击14的奋战,中华统一战线的登陆部队相当顺利的在海滩上展开。被清理一空的海滩根本用不着等待潜水母舰将a6投放出来就已经让登陆舰直接压了上去,打开跳板让坦克部队开了下来——你没有看错,是坦克,不是战术机。纵使是挨了两发g弹之后又冒出了一个军团beta的甲22号hive此刻已经尽显颓势,以往从海上进行的登陆作战很少会有这样好的机会直接把常规部队运上岸,基本上都是要a6先压住阵脚,在beta的浪潮之中强行拿下几块小小的登陆点,然后一点一点的把战线往前压,费时费力,很多时候都仅仅只能依靠战术机部队的机动性在beta群中穿插,和舰队火力一起配合着给予beta杀伤,然后就直接撤走——而这,便是最常见的由海对陆的削减作战的节奏。
比起造价昂贵的战术机所装备的36毫米口径的突击炮和120毫米口径的榴弹,坦克火炮无疑是一种更加节省更加有威力的武器,迅速登岸的中华统一战线的战车部队迅速登岸组好了队形,朝着内陆挺进。中华统一战线从支援军那里进口的新式坦克在这次的登陆之中被派出了两个团的数量,秉承着异世界先进技术的坦克一出手便表现不凡,原本在去年的日本京都守卫战之中因为数量原因并没有能够让多少人看到其战时的威力,只能在战后通过战场遗骸的统计才能确认其强悍的支援军的战车,现在是第一次大规模出现在了世人面前——国内的反攻作战之前都是完全由中华统一战线的部队和支援军的派遣部队一起执行,严格的控制了战场状况的外泄,使得中华统一战线那一次又一次收复国土的作战的具体情况几乎成谜:空中侦查完全不可能,这个世界的卫星监测水平不尽如人意,而且中华统一战线和支援军联合作战的战术并不同于现有战术,太平洋方面军第13军成立不久,尚未在中国战场进行战斗,所以中华统一战线的这些新的常规兵器在这次的“路西法【yoooo~~】”作战之中才是第一次亮相。
只是威力强大的新兵器此时的参战已经没有让它成为战场中流砥柱的机会,美军紧跟着中华统一战线的部队后面进行了全面登陆之后,这场战斗基本上大局已定。
现在的横滨hive,就犹如树上即将成熟的果实一般,只要再努力一把就能够将之拿下,而这场亚洲方面史上最大规模的反攻作战的天平此刻终于开始朝着人类一方倾斜了:只剩下一个洞口的a军团,在留守的陆上部队拼死拦截,海上和岸上不计工本的火力投射,美军和中华统一战线的参战,终究还是险险的让突入部队缓过气来,赶在增援的beta前锋赶到突入的洞口之前将南北两线的部队挺进到了足够进行支援的距离上,一点一点的战术态势的转变,终于还是让整个战场局势重新回到了人类的掌控之中。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