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 协防锡兰(2/3)
国都至关重要。锡兰是英国在海外最为重要的橡胶产地,锡兰的橡胶产量,比马来亚和新加坡还要多,失去了锡兰,英国将会失去一半的橡胶供应量。除此之外,锡兰的战略地位更加重要。此处扼守印度洋的中心。锡兰岛对大英帝国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他控制了印度洋,控制了去往印度的通道,控制了去往中东波斯湾油田的船路,而且还是大英帝国最重要的橡胶产地。
占领此处就可以控制印度洋,一旦被日军占领,别说橡胶了,整个印度洋上英国的运输都会被切断。
在守卫锡兰这个问题上,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因此有些问题还是相对容易协商的。但是有些问题就不那么好商量了,比如军队的指挥权。
大英帝国的海战还可圈点,但是陆地作战的水平。李广可是一点点都信不过。海抗军的陆军如果被英国人指挥,后果难料。
李广当即就拒绝了英国人的要求。这是原则问题,不容商量的。
不过他表示,同意两军协同作战,共享情报。总指挥官可以是英国方面的雷顿将军。但是海抗军有着自主性。
会谈中,雷顿将军骄傲不减。
英国人虽然在马来亚大败。但是雷顿仍然不认为日军有能力攻占锡兰。
在雷顿将军看来。既然日军不会攻占锡兰,把海抗军纳入英军的指挥系统也不那么重要,于是双方就此达成协议。
由英军的史密斯中校和海抗军的几名参谋成立一个联络小组,算是两军的协作的象征。
但是亚历山大将军提出的问题,李广就有些迟疑了。
亚历山大将军不是为了缅甸战局,而是即将上任的詹姆斯.萨默维尔英国皇家海军上将做说客。想把海抗军的海军纳入远东舰队的指挥。
詹姆斯.萨默维尔现在还没有到锡兰,亚历山大就开始为其活动,显得也太着急了吧。
不过李广也没有一口拒绝,他提出的办法是海抗军的战舰和英军战舰可以协同作战。但是应当分成两个舰队,相互呼应。
简单的来说,双方是协作关系。不过这样的协作明显的不够牢靠,双方都是军人,都明白这种协作的危险性。
英军在锡兰的海军力量现在并没有多少战斗力。虽说英军保证会加派战舰,但李广连知道英军将会在这里投入多少兵力都不清楚,根本就不能答应。如果英国人要海抗军当炮灰,李广肯定是不干的。
詹姆斯.萨默维尔海军上将在英国皇家海军中算是响当当的名将,但是李广只是知道他一些辉煌战绩,对这个人了解不多,根本不可能一口答应。
亚历山大对此没有太多的太多的劝告,估计他也明白,仅仅凭空口白牙把一支海军交给英军指挥,有点奢望。
李广此刻灵机一动,既然英国人要求这个要求那个,虽说其中合理成分颇多,海抗军也不能一点要求没有吧。
于是李广提出要求出兵缅甸。表面上,李广的理由只是为了保证海抗军的空中运输通道的畅通,要求英军答应海抗军可以进驻位于缅甸的北部的密支那,尤其是机场等设施要转移给海抗军。另外位于印度境内的英国机场也向海抗军的运输机战斗机开放。简单的来说,仍然是要求使用英军控制的空中运输通道。
李广这个决定,做出来很是不容易。
海抗军兵力虽然比以前强大的多,而且历史上日军也没有占领锡兰。但是兵凶战危,谁知道因为李广的到来,历史会发生什么变化。一两万军队在这种世界大战中根本就如同一滴浪花,海抗军还是太弱小了。
但是,李广很纠结,历史上中国远征军十万大军的惨状一直困扰着他,虽然他已经提醒了蒋委员长一定要注意后路。但是历史的惯性是巨大的,虽然已经有些事情偏离了历史轨迹,但是更多的还是和历史上一模一样。比如日军偷袭珍珠港,出兵东南亚。
李广一直以来,都在尽力抓住他所知的几个历史事件,从中获取最大的利益,为中华的抗日事业做出贡献。
在他所知不多的抗战历史中,中国远征军出兵缅甸,最后折戟沉沙。这件事情是他从电视的记录片中看到的,印象相当的深刻。如果他不能为这些将士做点什么,如果还是一如历史上那样,数万中华男儿含恨野人山。李广的良心真的会过不去的。
表面上,李广是在做一旦仰光被日军占领(那是肯定的,英军将领现在信心严重不足。),如果保住了密支那,就能保证海抗军的空中运输的商业航线。
亚历山大将军根本就没有更深入的思考,毕竟密支那在缅甸根本不是什么重要的战略要地,相反,密支那位于缅甸的西北部,位置偏僻。现在看来,密支那是战线的后方的后方。英国人根本就没有在那里驻军。
在问清楚了李广准备出兵的规模--两个营。亚历山大很是爽快的就答应了,而且李广还答应提供六架到十二架战机到密支那,这些战机,可以像自由龙号航母一样为英军提供战斗支持。
应当说,李广的要求不过分。简单来说。李广准备用十二架战机支援战斗,来换取密支那机场的使用权。海抗军虽然输送的兵力。两个营稍微嫌多。和平时期,英军自然不会答应。但是双方现在站在一条战壕,两个营也不算过分。于是亚历山大将军很是爽快的答应了下来,只是说明期限他不能给予肯定答复。
能做到这个地步,李广已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