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海上长城》

520言情小说网(520yq.cc)

首页 >> 海上长城 () >> 399 民政部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520yq.cc/22033/

399 民政部(2/3)

几个字的苏毛氏来说,根本不是问题。黑人土著现在看到唐人,打招呼都是“阿弥陀佛。”

苏毛氏传教有着浓重的苏毛氏特色。

第一步,被李广称为“好心的霸道。”不管人家土著是不是本来有什么信仰,直接就在土著部落中建造一座土楼作为寺院。

土著想动武驱逐?在海参崴周边,土著是绝对没有这个胆量的。

第二步,无论土著本来有什么习俗,生老病死全部给拉到寺院中进行仪式。简单的来说,苏毛氏认为佛教是什么。那么佛教在这里的形式就是什么样子。至于说用什么手段拉人。这就是苏毛氏的特色了。

什么?我做可是“善事”,让你们信佛,给你们念经超度,让你们转世投胎有个好人家,这些黑家伙竟然不领情?这还有天理吗?

苏毛氏遇到这种事情,立马就爆发,蹦着小脚,就开始指派人手。苏家可是不同其他,有钱,有人。有枪的。

在海唐国,伤残军人可是有资格持枪的。而苏青的部下中也有不少伤残。苏毛氏就那么随便一拉就能招来个百八十号伤残军人。强制之下,土著们不得不开始在寺院中举行某些佛教仪式。

别看是退伍兵,如果是别的政府官员绝对不会动用。要知道,这种行为无论是在哪个国家都是非常忌讳的。

但是,苏毛氏动用退伍兵,理由纯粹,当然她也想不到其他。李广本来担心这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准岳母闹出什么大事来。还有心制止。袁晔教授不仅不制止,反倒是怂恿,更是把那些退伍的伤残老兵纳入了政府的编制。

伤残老兵成了正规编制,苏毛氏某些不恰当的名声因此也就烟消云散。

--

后来,一件事情,加速了苏毛氏的传教大业。

在大唐岛,土著部族之间的仇杀可是几乎天天上演的。

在一次部落仇杀中,某部落失败,因此男女老幼都躲进了土楼寺院。土著人傻了点。但是也不是一点智力没有的,哪个都知道,围楼防御坚固,躲到围楼中更安全。

恰好这个土楼中可是有一个班的伤残老兵驻扎的。这些在百战余生的老兵,可不是那些冷兵器的土著能比的。有枪在手,一个班的伤残老兵根本就不怕几百土著的袭击。小小一战,两三百部落青壮被屠戮一空。

自此,土楼寺院成为安全的标志,在土著部落中日渐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种存在。

不过土著想建造土楼,却是没有可能的。建造土楼,看似简单,但是实际上需要相当的技术和经验。

于是土著们求到了苏毛氏头上,苏毛氏大发善心,找了技术人员指导土著建造土楼。条件很简单,不用土著们额外付出什么财产。只需要在土楼正堂位置建造一座佛堂即可。

由形式到内涵。

苏毛氏可能并不懂这个传教策略,但是她却真正做到了无师自通,身体力行的在传教。

土著们住在土楼中,在和尚们的熏陶之下,渐渐的慢慢也能沟通交流,于是乎自然而然的就成了佛教徒。而且这些没有什么文明的土著,成为虔诚的佛教徒的速度简直是异乎寻常的快。快的使李广惊讶不已,几个月下来,一个个土著连见面打招呼都是阿弥陀佛。

面对如此快的进展,古之兑古教授就是再看不惯苏毛氏胡乱解释佛教,也不得不甘拜下风。

苏毛氏有大志向,放出话来:十年,只要十年,所有大唐岛土著都会成为佛教徒。

----------

如果说,宗教使得苏毛氏在土著中名声大噪。那么苏毛氏的另一大爱好--做媒婆做红娘,却使得苏毛氏在移民中和军中名声更加响亮。

苏毛氏在给自家的亲戚中的女孩或者青年们拉红线。也很热情的为大唐岛的所有人说姻缘。

海抗军历年来伤亡虽然不大,但是因为伤残不能再上战场的老兵也有近千人。这些老兵虽然都有田地,也有抚恤金,但是在大唐岛女人严重缺乏,想找个老婆,尤其是华人老婆,却是极不容易。

苏青之所以在缅甸招收缅甸女人,其实仍然是苏毛氏的善心发作。于是乎很快的就解决了所有伤残军人的婚姻问题。

至于爱情和婚姻自由,在苏毛氏的脑子中根本就没有那个概念。如同人口买卖一般的行为,被苏毛氏做的崇高伟大,洋洋自得。

然后嘛,商人们在孟加拉用粮食换回来的女人,也成为苏毛氏拉红线的对象。苏毛氏做媒婆的大业,发展到这个阶段,已经有了一大帮说媒爱好者簇拥在其身边。海唐国大大小小的老板。都是跟着苏茂德发财的。他们的老婆却都是跟着苏毛氏说媒。真是蔚为奇观。

至于补偿商人们的手段,五花八门,有的是付出劳动力,有的是出钱。总之商人们也不赔本,移民也找到了老婆,皆大欢喜。

再后来,是海抗军在锡兰用武器弹药换回的锡兰女人。

而苏毛氏最新的成就则是为移民们开始找土著女人结婚。

别看海唐从民间到军方为大唐岛弄来不少女人,但是远远不够这里的移民的结婚需求。有部分华人农民年龄已经不小了,但是还没有老婆。

在苏毛氏等一干媒婆的劝说下,不少人克服了审美观点上的差异。娶了土著姑娘做老婆。

土著女人粗手大脚,吃苦耐劳。又会生养。对于这些在国内几乎难以生存的农民来说,其他都是妄谈,百善孝为先,传宗接代才是他们最重视的

状态提示: 399 民政部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