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僵局(上)(1/2)
远处,周军中军得令,绞杀被围在阵底的蜀军。
四面受敌又不能立即搭起座城墙的七八百蜀军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半小时左右被杀干净,血水染红大道,汇聚成溪流,尸体堆积起一座小山。
抽出手来的中军在史从云命令下快速往前,支援交战前线。
中军得以围剿蜀军,全因为左右两翼前沿将士在前面卖命。
如今中军终于从后面加入,顶替鏖战已久精疲力竭的前沿袍泽。
打到现在,史从云已经有比较直观的判断,蜀军至少是有五千人以上!
人数远比他们多,但嘉陵江在西横亘,限制战场宽度,蜀兵不如周军悍勇,始终无法突破江边的周军阵线。
又见中军被绞杀殆尽,很多人心理防线崩溃,直接吓破了胆,再难支撑,惊恐往武威城方向退却。
......
白日西斜山头,慢慢的,残阳逐渐变得血红,与满地鲜血残肢断臂交相辉映。
鏖战半日,胜局已定,周军缓缓向南面武威城方向推进,尸骸,甲胄,兵器,残破旗帜,洒落一地。
浓郁腥臭味伴随江风弥撒两岸。
史从云牵着马,避开脚下的血水潭,踩着不知道是周军还是蜀军旗帜,下脚已经避不开尸体了。
武威城近在咫尺,蜀军大将李延圭很老道,在发现江边战线无法取胜,中军损失惨重后第一时间直接放任蜀军右翼给周军绞杀,壮士断腕,把左翼士兵们机撤回城中。
史从云不得不承认,最后时刻他上当了。
他原本想紧紧跟着蜀军,到时蜀军战不利想后撤,他们就跟上去,要么蜀军不敢入城南逃,让武威城变成空城,无法守住。
要么蜀军入城,他们趁机混在里面,跟在屁股后面杀进去,夺取武威。
算盘打得很好,可惜李延圭毕竟是老将宿将,大概看穿他的想法。
直接来了一手狠辣阴招,不给右翼蜀军下令撤退,把右翼蜀军侧面暴露出来。
当时史从云和众指挥一见战机,急着指挥众人把蜀军右翼合围吃掉。
没想到李延圭趁机带左翼剩余人马入城,带骑兵去追击的董遵诲还吃了个小小的败仗,在城门前折损二十多人。
太阳就要没入黑暗,金光幻化成暗红血光,被围在江边的一千多蜀军除了少数跳江企图逃走,剩下的纷纷丢下武器跪地投降。
比起蜀军中军,他们更加幸运,感受到史从云的宽宏大量,没人被杀。
史从云静静看着那么多人,密密麻麻在他面前磕头谢恩,心里莫名的有一些起伏,成就感吗?
不准确,或许是其它的东西,他下意识没去深究。
只是派人连夜将战俘押送后方,交给王景,他可养不起那么多人,不过他估计到了王景那,也有不少人会死,因为王景也养不起那么多人。
陈仓道沿嘉陵江畔前进,两岸都是延绵不绝的秦岭高山,道路崎岖难行,也不够开阔,大军行进尚且缓慢,更别说粮草辎重转远的困难。
史从云记得历史上这场战打了半年多,而且主力只打到凤州而已,关键的战好像都没什么印象,主要就是很多时间都耗在行军和粮草辎重运输上。
事实上古代的打仗几乎都是这样的,走路几个月,决战一瞬间,条件摆在那没办法。
就像之前的高平之战,他们辛辛苦苦走了两个月走到山西去,结果决战一天就打完了,胜负已分。
这还不是最离谱的,像后来的蒙古西征,更是走路一两年,打仗几十天。
所以作为主将,大多数时候要处理的事情反而不是战场上的排兵布阵。
就像此次西南面行营都部署,凤翔节度使王景,此次伐蜀大帅,他首先要考虑的肯定不是怎么打仗,而是调度凤翔府物资,把两万伐蜀大军的吃喝拉撒安排妥当。
如果这些不安排好,那可别提打仗了,还没开打就先内讧了。
史从云作为前锋大将,肯定也是先要将五千士兵的吃喝拉撒安排好才能打仗的。
身为主将,他第一次感觉到繁琐而复杂,每天的事情让他头都大。
不过这也难怪,别说几千大军,几万大军了,史从云记得以前他带一个班五十个小朋友出去野炊,要把他们安排妥当,就能让好几个老师煞费苦心操劳了。
很多新老师甚至根本无法有效组织自己班级的几十个学生,被气哭的都不少。
......
嘉陵江在夜色里静悄悄的,远处武威城火光明亮,在夜色下恐惧的阴云大概正弥漫城头。
对于周军来说,同样是个不眠之夜,战场清扫,伤员救治,埋锅造饭,扎营下寨,很多琐事接二连三,士兵们只能分批睡觉。
直到第二天黎明,旭日东升,江畔血红与朝阳共一色,众多尸体被扒光堆积到远离江边的大路内侧,随后史从云下令尽数掩埋,以免污染水源,引起瘟疫。
之后,邵季和各指挥报上昨日战损。
周军斩获蜀军一千一百六十,俘获蜀兵九百五十三人,还用众多溃散的,往南面山谷林间逃窜,数不胜数。
自身战死五百零七人,受伤的也不少,战死者多数都是江边右翼第二营的士兵。
还有众多伤员需要送往后方养伤,第二天清点时,还在武威城外大营中的士兵大约只有一千八百多人了。
不过上次受伤修好的士兵也正后方不断补充上来,只是依旧无法支撑攻城。
李延圭壮士断腕,保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